這一步需要的工具很多,不管是柴刀,攪碎東西的攪拌機,都是用來處理的好東西。
其次,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
煮料的時候,最好是用大石頭壓住,有助于完全煮爛。
而這個,需要造一口大鍋,鐵的導熱是最好的,延展性也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其三,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
而竹簾更是需要刀具去砍伐竹子,然后還需要篾匠。
其四,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就跟壓豆腐一樣,將之壓到半干
就能上最后一步,將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干,揭下即為成品竹紙。
大體的方法就是這樣,但需要解決幾個問題,那就是原材料的配比、紙膜的厚度、最后成品的吸墨能力。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入多少的堿性礦物,才能解決纖維膠質的脫離問題。
這都需要時間。
所以,趁著現在自己有空,辛屈還是決定先把工具弄出來。
“攪拌破壁的東西,需要能被水利傳動,否則單純依靠人力,太消耗時間和精力了。”辛屈指著自己的圖紙說,“因此,鋼給我上最好的,這樣才能節約時間。之后我們再看著改良。”
“然后是這口大鍋,比咱們常用的最大規格的鍋,直徑再大一半。”
“灶到時候再重啟。”
“然后我還得去找造紙的位置,以及設計新的排水河道來配合使用。”
辛屈微微皺眉,不斷的思考自己要調整哪條河流最合適。
畢竟地圖現在都被他記在腦海里,一期工程基本要搞定了,只能從二期工程之中下手。
但下手也是有講究。
既然需要用大量的水利,那么水流一定要急一點,同時上游要至少兩三個水庫。
這樣水輪傳動的時候,自己的碎木機才能用得上。
同時這個上游還能直接充當浸泡池。
畢竟竹木需要漚,漚久了才能提取出纖維來。
就跟用麻紡織一樣。
麻也是漚出來的。
這樣想了一陣,辛屈知道去哪里了。
“武清河段”
打定了主意,辛屈便在此間下榻,然后開始思考怎么用機械來省下大量人力。
寫著寫著,他突然停下了手。
莫名感覺到恍然。
“難怪小國寡民的時候,四周如果處在戰國,那么國家發展無比迅速,原來都是被逼的”
人口不夠,代表人力資源不足,那么只能想辦法湊人力來彌補缺口。
要么對外擴張掠奪人力,要么對內挖潛壓榨人力,再要么就是改進機械,取代一定的人力。
自己現在做的每件事,都是在進一步的解決人力缺口。
但還是有很多需要人的地方。
人口還是不足,還得想辦法解決。
鼓勵生育的方案
“生育兩子女之后,每多生一個,獎勵一級爵位好了還是三個之后再獎勵”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