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在軍屯縣內,作物的種植,是需要進行規劃的。
同時開墾也要不斷進行,芋頭肯定要種,但同時粟黍等,也要作為儲備用。
這都不是簡單的開荒能做到的。
所以,你要是真的想要臨水土地,還是等幾年,等大興這邊的河道梳理完了,再去安置。
而不是現在胡亂劃一塊地。
你就算劃了又如何只要你的氏村人口不足以控制這么多土地,這些土地依舊是無主之地。
就算你選擇將人口放出去,讓他們去控制這么多土地。
但你的人口太少了,南邊涿地和涿水戎,乃至商族,都可能是敵人。
你分散出去,跟當肥肉有什么區別”
姚炙臉色越來越黑。
其他三路巡檢使看向姚炙的眼神中,更多了幾分不滿。
從一開始,他們做出這些決定,本就是他姚炙挑起的。
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一開始就沒弄對情況,仿佛落在了危險之中。
表面上看他們的土地好像劃了很大一塊,但實際上人口制約了他們的發展。
現在第一時間要做的反而不是侵占土地,而是生育人口。
人口,是農耕基礎,更是稅收基石。
辛屈這邊忙的都是大戰略,用基建換取下一代的開發速度。
更重要的是,始終保持一種人口不足的態勢。
只要人口不足,目標定得稍微高點,那么想要解決基建和生產的平衡,就必須提振勞動生產率。
而這個時候,抓緊使用機械,增加各種工具,就是解決勞動生產率的方案。
這個可比單純的生孩子,解決勞動力不足,快多了。
更重要的就是,孩子也會有的,因為現階段是農業社會,不是工業社會,配合爵位體系,土地私有化等等方案,你生的孩子越多,你的產出就越多。
這就是現在的生產邏輯。
而姚炙他們,仍然保留了相當的半農半牧的思維。
認為土地他們多占一塊,接下來他們輾轉騰挪的空間就更多。
但卻忘了一點,半農半牧,也需要開荒,而且最適合的開荒之地,應該是森林,而不是沼澤。
北平這邊的地勢,導致了沼澤遍地,除了冬天,還能勉強通過結冰,讓整個北平處在一個平面上。
入夏秋之際,正值雨熱同期的時候,這個時候又是沼澤泛濫,牛羊生長的時候。
泛濫的沼澤,潛藏的疫病,人都難以居住,更不要說這些牲畜了。
一旦一頭牲畜害病,可能整個牧群都要受到影響。
牧群一旦出現問題,部落也會跟著消亡。
所以,臨近沼澤地界的部落,想要生產生活,就不可避免進入漁獵。
而漁獵擁有極強排他性,因為漁獵也極度依賴環境。
歸根結底,北平如果不轉農耕,伴隨著人口的增長,一定會陷入爭奪土地的內耗之中。
這就是為什么辛屈一定要整修河道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