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后,一道身影出現在辛屈的面前。
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聽說商族問你借兵了。”
辛屈看了一眼自家舅舅姚冊,不由得嘆息道:“看來有犧氏的犧洵,找你了?”
“是。”姚冊微微頷首,辛屈做了個請的動作,將他往后院引。
不多時,茶水上桌,辛屈淡然的說:“舅舅的意思呢?我應該出兵嗎?”
姚冊思考著,又看了兩眼辛屈,發現他的興致缺缺的模樣,便說:“你這兩日提高了奴隸的買價,也就是說現在國內的人口發展,進入了瓶頸。
那么既然如此缺少奴隸,為何不對外派遣人參與征伐?
哪怕只有五百人,也足以應對遠征的需求了吧。”
“沒必要。”辛屈放下茶杯,看著姚冊,“犧洵與你說的話,估計就是論述高辛氏的盟約對吧?”
“看來你很清楚,但你也要清楚,現在你的燕國跟商族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么。”
姚冊凝眉看著依舊平淡的辛屈說,“高辛氏祖源來歷駁雜,不論是你創造的姓,還是子姓、亦或者姒姓,相當一部分都是聯姻出來的共同族群。
后來高辛氏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分化出一堆部族,西邊的蠶叢縱目不知道我們東面的發展,也是很可能的。
若是能出兵,不管如何,只要拿下西邊部族的支持,就算是貿易,你也得去。
這是一場正名,更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辛屈不言。
他在思考。
事實上,當初周文王,周武王取代商族的時候,就是拉攏了西南、中原的大片氏族,西南的自然是巴蜀之人和百濮族群。
沒有他們的幫忙,周族很難以天下三分之一的勢力,逆推商族。
但對于辛屈來說,他的戰爭側重點不一樣。
商族打蜀地是為了青銅,而他打蜀地為什么?
虛妄的名聲?
沒必要,現在拖累他的是人力,是白洋淀這一大片泛濫的沼澤。
而且,蜀地被秦嶺隔絕,犧洵稱呼秦嶺為小昆侖,就足以說明秦嶺在這個時代的難以翻越性。
與其打蜀地,還不如摻和中原的戰場呢!
“他應該沒有告訴你,丹山氏和杞龍氏,已經被商族列為主攻目標了吧?”
辛屈一開口,姚冊沉默了片刻抬起頭來:“所以,你擔心商族不是來借兵,而是來坑蒙拐騙?想要拿咱們的子弟去中原戰場送死?”
“不是坑蒙拐騙,而是一定會去。”辛屈站起身,看著花園說,“商族怕我趁著他們外出征伐的時候突然偷家。所以,我不答應的話,他們肯定會想辦法讓我答應下來。
也就是說,現在的價碼還不夠。
只是一點名頭而已,沒必要這么在意,只有實實在在吃進肚子里的,才是真的。”
“又是偷家”聞言,姚冊起身,“講真的,高辛氏幾個大部,都喜歡搞這一套。”
辛屈呵呵一笑:“蒼生多苦,無廩實,怎能要求他們遵守所謂的道德道理呢?在很多部落看來,只要能吃飽,打就是了。要不然,你真當姒姓有莘氏分化出來的部落,能夠長青于大河兩岸千余年嗎?”
姒姓有莘氏,這可是夏商周三代絕大部分王族稱霸中原的原始股東。
不斷地聯姻,分化,擴張,最后分裂出去。
就跟當初有辛氏、長辛氏分裂之前的那個有辛氏,姒姓也是大族。
說到底,中原族群脈絡,基本上可以當做爛賬。
畢竟部落貴族制的出現,也往往伴隨著軍事貴族集團的更迭。
但凡進化出邦國體系的軍事貴族集團,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