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伯見不到,南邊又鬧成這樣,他們還怎么回去跟召氏父老鄉親們交待?
癸雪生看他倆這模樣,揉了揉眉心說:“我再去問問鴻臚寺,你們盡快收拾一下。”說完,癸雪生趕去鴻臚寺。
雖然辛屈一直到處跑,但最近一段時間,行在確實掛在大同。
鴻臚寺也有班底在這里。
畢竟這里是處理土方問題的前線,更是農牧交界地帶的核心,消息來源廣泛,得留人好處置。
癸雪生趕緊說了一下求見的消息,又看鴻臚寺的官員準備敷衍他,不免生氣的說:“那邊劇變,需要北伯親自決斷,萬萬不能再拖延了。否則,傷和氣。”
鴻臚寺官員雖然心底不屑,但還是鄭重表現。
等他一走,這人冷笑道:“南邊劇變?再劇變,能變到什么地方去?合作,也得有誠意才行,這一路關稅加這么高,隨便一個奴隸的價格,就要十畝地一年的產出,鬼才買。”
“還是發給北伯決斷,咱們可做不了主。”
“當然,對方給的是國書嘛。加個急,發烏桓縣(今錫林郭勒),北伯正在那邊主持秋狩,與北戎三十六部會盟。”
如今的漠北、漠東草原,主要是被東胡系北狄,與夏后系西戎瓜分,而漠南東西三千里,全是燕國的地盤。
燕國最近才將漠南草場分成三塊。
寧夏到額濟納地區的匈人放牧地、鄂爾多斯到烏蘭察布之間的鬼方放牧地,以及燕國直接管理的東部放牧地。
但北方還有一定的威脅。
這些部落其實都很蒙昧,來源也駁雜,經歷多年的貿易與梳理,外加各個部落之間的相互攻伐兼并,親善燕國的東面游牧部落,漸漸組成了參與本次的會盟的北狄三十六部。
當然,從今之后,他們也會有一個統一的稱呼,烏桓屬國。
屬國,就是自治區。
風俗上,燕國不強制他們接受燕國的軍事制度,以及禮制習慣,但要求他們接受燕國的文字教育。
并直接向燕國朝貢,以及提供兵源。
烏桓屬國管轄面積,從后世的錫林郭勒起,往北到斡難河,往東到通遼,往西到哈拉和林。
基本上就是后世半個外蒙+蒙東四盟以及大興安嶺區域。
辛屈也知道這些地方不適合建城后完全定居,那就開商業據點,然后效法他在大同推行的草場限界,變相完成札薩克體系的進化。
部族給他們這些頭人管,燕國保護他們部族的利益。
但他們必須配合,將本部落的草場面積確定下來,并且會盟之后,在每個草場中心,建設一個城市,作為貿易中心。
放牧的時候,不得越過別的部落草場十里,超過了就是斬首示眾,并且還要拉到所有部落的城市據點去示警。
這樣一來,烏桓屬國的控制區,就能漸漸穩定下來,之后再通過征兵的方式,將他們的超過的部民南遷,為燕國源源不斷提供吃苦耐勞的戰斗力。
再加上北方這些剛剛誕生游牧意識的游牧部落,其實更多還是從東邊漁獵區、北邊游牧和南方農墾區,因為本地人口溢出,不得不走入草原大漠,討生活的部落。
現在南方有大哥愿意帶他們一把,而且這個大哥也很能打,自然是欣然到來,接受冊封與屬國安排。
大哥也安排一些技術給他們,尤其對于牛羊的訂單,燕國需要大量的牛羊與皮毛,并且愿意用粟谷去換。
價格不算便宜,但勝在綿綿長久,能讓他們盡快掌握輪牧制度,并且在水脈節點建城,為以后的同化做準備。
至于這個秩序能持續多久,就看燕國的戰斗力能維系多久。
但不管如何,烏桓現在很熱鬧。
到處都是跳舞的人。
穿著破爛的獸皮,哪怕是貴族頭人,也只有在辛屈面前兜著今年新裁的獸皮衣,冒著膻氣,活脫脫一個羊皮人。
熏得辛屈有點辣眼睛。
不過,他還是一一賜下袍服與馬鈕印璽,正式確定他們的任務之一,就是為燕國養馬。(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