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一卷歷法的來歷,并不是燕國本土巫師整理出來的,而是延續了陶唐氏的算法,并在上邊進行了些許修改。
換而言之,中國季風區的歷法,最好觀測點,只怕是只能在山西了。
“抓緊時間演算,然后制作模型。”辛屈看著手中歷法,沉默一二后說,“這卷,就叫黃帝歷了。”
“陛下,這不該叫燕歷?一如夏歷一樣?”
風彖在邊上聽得此言,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不了,上追三祖。”辛屈將手中的歷法竹簡遞給風彖說,“陶唐氏的算法本身就是延續自黃帝。我們只是在此為根基上延伸。
至于以后,就等未來算法更新之后,再改名吧。
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快將黃歷普及下去,指導農時,萬萬不能再跟現在一樣了。”
“是。”風彖應下,將辛屈確定的《黃帝歷》收了起來,“不知盡快是多快發布第一版?”
辛屈聞言一愣,算算時間,現在是燕九年,而這一場寒潮可能影響不知多少。
但不可否認的是,冀州將會遭到極大破壞。
這就是他的機會。
要知道,寒潮降臨,冀州當地的部落,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大概率會進入一場難捱的青黃不接。
這是一個燕國擴張滲透的機會。
但前提是要將讓商王的目光無法落在東方,甚至還得從冀州調集大量的錢糧與人口。
“山西,還是避不開啊。”辛屈呵呵兩聲,“燕十年……嗯,改叫始元元年。”
“始元元年?”
“這是年號。”辛屈沒有避諱的說,“我準備在在燕十年,正式修改年號。黃帝歷雖然叫這個名字,但黃帝每個天下共主統治的朝代還是不同的。
燕國要朝著共主進發了。
改元就是明制。”
“原來如此。”風彖第一次聽說改元還有這種講究,不由得感慨還是辛屈會玩。
這種制度性,換做旁人肯定是想不到的。
但辛屈卻是厲害。
辛屈其實也沒轍,因為時辰年月的劃分很早就有了,黃帝歷也不是最古老的日歷,但不重要,華夏的開端,華夷之辯的開端,都可以往前推幾個千余年。
中原大地的歷史,也不會因為他這個變數而造成太大影響。
因為慣性依舊在。
就好像他明明想著中央集權,但最終還是敗在了人口與生產力發展的極限上。
現在的燕國,只能推得動直轄+自治的體系,然后在中原的生產力推動之下,提前推進農業王朝的誕生,最終形成中央垂直統治+地方士紳自治的二元一體政治結構的誕生。
相較于現在地方上存在的各種貴族體系,辛屈這邊無疑是最先進的。
而預想中的未來,辛屈大體能發現,華夏將進入長達八百年的迭代,最終邁入門閥體系。
所以辛屈能做的就是,在全國各地,將自己的子嗣封建下去。
只要子嗣夠多,成為地方的地主,或許二興辛氏國度都是可能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