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手下想了想說:“據說這兩個國家,是一脈而出,都來自潧水。”
“是一脈而出,但血緣關系早就不同了。也無所謂了。”魯父嘆息一聲,“滅國與他們無關,我們要的只是被壓在底層的奴隸,而不是他們的貴族。”
“是。”手下立刻正色。
他也是奴隸出身,早年是莒氏的奴隸。
若不是有眼前的人帶來了機會,他永遠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也正是如此,他面對這位君主,向來忠誠。
不過能混到身邊親信的地步,有如何不是忠誠的呢?
魯父裹挾著仆從軍,不到三日就殺到了繒國。
根本不同于這個時代的戰術,魯父進來之后,第一時間就審判了貴族,并將之滅殺,然后收買奴隸,快速拉起一支可以用的奴隸仆從軍,接著就是撒出去,順道練兵。
數千奴隸,能回來三百人,就足夠了。
魯父將仆從軍放出去,讓他們在虎方的核心地域——汝南等地肆虐。
而他扼守繒國,改造加建,并派人去接家人與國人,從北方南遷。
九月。
虎方各地貴族見到了一群暴動的奴隸兵,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虎方的共主,南伯虎戈一下就被損失慘重的貴族堵在了汝南,質詢他的施為。
而且這個動靜太大,也影響到了盤龍城(武漢)的大邑商諸侯。
這群人是大邑商監督虎方冶煉銅礦的諸侯,也可以稱之為最早的礦軍。
他們在江漢之地,對虎戈發出警告,務必保證好北上送銅的通道,若是出事了,他這個南伯也不用混了。
如此,虎戈只能點選人馬,到處追捕這些奴隸兵。
這些人出來野了幾個月,早就已經不理會魯父的命令。
但魯父也無所謂,他本來就沒考慮過全部招納他們,這群奴兵存在的意義,就是肆虐江漢之間,給南伯虎戈脆弱的統治進行打擊,然后給他爭取吞并整個南陽盆地的時間。
南陽盆地,包括了后世的南陽與襄陽兩個地級市,面積寬曠,底蘊非常,雖然有銅,但整體的發展度不高。
因為調查了一段時間,魯父發現,這里的銅礦是被虎方私自隱匿下來的。
換而言之,大邑商不知道這里有銅山數座,反而樂呵呵的跑到武漢去挖裸露的青銅。
至于虎方隱匿這里的銅礦為什么,魯父不用想也知道,就像辛屈在燕山冶煉鋼鐵一樣,虎方也在學習大邑商的技術,并且在這里發展自己的底蘊。
九世之亂的影響還在。
子旬以及他的接任者,若是不能在有限時間內重新整合河南河北的子姓諸侯,那么等待他們的就是來自四至甚至內部諸侯的反噬。
而后果,大概率就是滅族吧。
但對于青銅,魯父其實沒有太大興趣。
有了鋼鐵,還需要青銅嗎?
但造些銅幣去跟老哥交易,還是可以的。
畢竟老哥雖然對他還算慷慨,但更多還是對燕國整體的利益考量。
辛屈需要一根釘子扎在長江邊,以便正好輻射西南與江漢。
就一如之前辛屈需要有人在奄商附近有人一樣。
只是現在,燕國的野心與目光更大,更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