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屋內就剩下他一個人。
他靠在榻上,望著房梁。
老實說,他的祖先,從山東到西域,一路遷徙,前后長達兩三百年,才一路來到了大宛盆地。
結果到了他這一輩,前后只用了十年,他就走完了祖先遷徙的一半路程。
想來隨著他參與燕國對殷商的決戰,他必然不可能繼續留在天水了。
以他對辛屈的了解,大概率會將他西遷進入西邊,甚至回到山東。
感覺,二十年內,他將回到祖先龍興之地。
奇妙啊!
至于反抗辛屈的心思,或許當初被一路安排來到天水時,他會有這樣的想法。
但隨著燕國的將軍府蓬勃發展,他就明白他沒有機會了。
別看他的國家整體實力在增長。
但秦觴很清楚,在同等時間內,燕國的膨大,才是真正聳人聽聞。
就這個月,為了迎接辛屈的到來,很多商盟成員,經過他的地盤,送去了兩三千的奴隸。
這還只是簡單的禮送,而不是朝貢或者買賣。
關隴之地的人口總數,如今能剩下十五六萬,那都是謝天謝地了。
要知道,他來的時候,稍微測算了一下,關隴之間,總人口得有近四十萬呢!
然后這十年,本地農耕技術發展,家家戶戶都生育七八個孩子的情況下,總人口還在不斷地下墜。
直接少了一半多。
這背后,多少血淚?
況且,天水這邊太難發展了。
秦觴將手搭在額間,并很快滑下遮住雙眼,嘆息了一聲。
他在天水這邊,雖然不缺水源與土地,可是開發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并且因為山勢破碎,明面上看他好像完成了整個秦國的統合。
但其實他門清兒,下邊更多還是聽調不聽宣。
真正愿意跟他混的,真不多,更多還是跟著他一起來打姬周發財的。
想要他們跟著自己對付另一個財大氣粗的財神爺,除非這個財神爺會對他們統治地方產生威脅。
可辛屈現在對于關隴這邊的態度也很明確。
他暫時只要平原地帶,靠近山的地方,則是采用封君的形式來解決本地問題。
請客、斬首、手下當狗。
辛屈不會傻呵呵的帶著人就沖進來,將軍隊全部陷進來,商貿與募兵,才是讓山里人給中原王朝打工的絕佳方案。
若是真的抵抗燕國的,那就是不是商盟成員,既然不是商盟成員,怎么殺都不過分。
反正不會受到燕國的保護。
秦觴呼吸均勻了一些。
放下了一些執念后,他的心氣也就順了很多。
畢竟他真的打不過燕國。
……
又十日。
秦觴帶著能來的貴族與使團,走蕭關北上寧夏,然后快馬過寧塞入延安。
已經有鴻臚寺官員在迎接他們。
同時他們也看到了山下正在夯筑的城池,以及數千勞力。
這些勞力都是從附近幾個郡征募來的。
再加上燕國的各色工匠配合,十幾日的時間,總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延安城輪廓,已經出現了。
按照燕國的設計,延安城采用外城+內城、單獨兵城的大小套結構。
兵城位于西南,靠近延河上游,內城位于東北,走出去能直接往榆林方向去。
而外城就是將兩個城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