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這兩句,是前人李太白游于洞庭時所作。人說“八百里洞庭”,此間景象,當真浩浩淼淼,真不枉舊時“云夢大澤”之稱。
也是到了這洞庭一帶,見了一些小鎮酒樓里刻有那詩仙兩句詩,君黎才想起此地稱滄海文學網之地,昔日為人戲語“湘君”、“湘夫人”之稱,原與此地脫不了關聯。但與秋葵自那日決然以告,相互間那層局促反倒淡了,比起這點兒女心思,他更擔心那戲語的始作俑者――沈鳳鳴。
這日距七月尚有二日,一行人已到了那三支之會請帖所指之處。正是黃昏,洞庭湖這一岸微風襲沙,水鳥映霞,久未言語的秋葵也忍不住嘆了一句“好美的景色”
“一個人都沒有,好奇怪。”婁千杉四顧。“雖說日子還沒到,可――此地怎么連點要成會的樣子都沒”
“那里似乎有人。”君黎微微瞇起眼睛,避開因水波蕩漾逆入眼中的光亮。那遠遠的一點黑影似乎真是個人,可在這廣袤至極的水天之間,這一小點,也并不比水鳥醒目多少。
秋葵也將目光收回。“我過去問問。”她抬步向水邊走去。
君黎與婁千杉也即跟上。走近去,才看得清這人身邊還有一葉小舟,似是個船夫。
“請問”秋葵走近,剛剛開口,那船夫已經躬身行了個禮,道,“三位可是受邀前來參會的”
“不錯。”婁千杉跟上道,“請帖在此。”
那船夫并不接帖,恭謹道“這個無妨。此次三支之會乃在湖中洞庭山,在下受關掌門之令,這幾日都在此恭候諸位賓客,只是――后日方是起會之期,此去洞庭山,返程不便,山中恐怕未見舒適,三位是此刻便搭船前去,還是先至鎮上小憩,后日再啟程”
三人互視一眼,君黎道,“關掌門他們,可已經去了洞庭山”
“掌門等已經早去準備了,但”
“那我們也早些過去。”君黎不待他說完已道。
他是心中憂急沈鳳鳴,自忖三人水糧備得已足,這般夏天倒也無寒凍之虞,最多是在山中露宿兩日,若能在起會之前先打聽到他的消息,也少幾分被動。
那船夫點點頭,道“只待有人前來,我便可送三位過去,也省得此地無人,再有他人來,便無人接應。”
------------
舟行微風,不快不慢,少時已是洞庭山界。
“我原還怕君黎道長要受了阻撓,哪料他請帖都不看,就放我們進來。”婁千杉低聲道,“師姐,這三支之會,從來都是這般隨意的么就不怕有什么外人混入”
“我也未曾來過。”秋葵道,“只是聽師父往日說起,三支一直人丁不旺,與會之人都是熟面孔,縱有新人,也必經熟人相介,方得參與;再者,三支名不見傳于江湖,該也是沒什么外人感興趣,所以于此一層,倒也是沒什么好擔心的。”
“但我們三個――該都不算熟面孔吧”婁千杉仍有些狐疑。
“那日單先鋒與我說,關非故還邀請了青龍教來觀看,想見他其實倒并不甘于那般名不見傳于江湖的。”一邊君黎道,“這些年幻生界做到這般聲色,早就蓋過了泠音門與闌珊派了,也許于他來說,人是越多越好,若是外人,只怕更好――只因他或許正想借此一會,讓幻生界名揚江湖。”
秋葵眉心微蹙。“名揚江湖”她輕輕地道。“我師父似很鄙夷此節,她說――她說,三支之所以能在魔教覆亡之后繼續存活,直至今日,全賴這份遁于世外的超然。倘若再入了世,只怕”
她嘆了一嘆,“難道關非故這般前輩,也不懂得這樣道理么。”
她語聲極淡。關非故是她所謂“外祖父”,這一層關系縱然并不真,可在提到他時,終究心中似有小梗,不能不言卻也不欲多言,也便只能如此淡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