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幼薇端著一盤剛做好的桂花糕,立在稍遠處,問道“公子,不去安慰一下徐鳳年”
景舟捏起一塊桂花糕送到嘴中,道“不去,去了你這盡心烹飪的桂花糕不就浪費了細軟滋潤,吞咽酥滑,好吃,難怪武媚娘整天長肉。”
得公子一句贊,魚幼薇微微低頭。
又吃了一塊糕點,景舟笑道“你這身子最近又豐腴了不少,要不今晚替公子暖床”
做過花魁卻從未見過男人身子的魚幼薇愣了一下,然后紅著臉搖了搖頭。
景舟調戲道“又不是沒見過,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又羞又怒的魚幼薇跺了一下腳,嗔道“你什么時候見過了”
景舟抬頭望天道“眼中有衣,心中無衣。”
一下刻,魚幼薇端著糕點落荒而逃。
這日,小蓮花峰上,立著一座半人高的青銅丹爐。
對香客數量少的連腳趾頭都能數得過來的武當山來說,這用青銅鑄造的大爐子,可是寶貝的了不得,算是山上一珍物。
平日里便是這爐子的主人,武當山最擅長練丹的宋知命,都舍不得用。
今日卻被惦記著金瓶史后續二的小道士借了過來,開爐煉丹。
爐底堆著木炭硫磺,小道士拿著一扇子,小心翼翼掌控著火候。
景舟曾見過徐福煉丹,也看過陰陽家的煉丹術,對這一套流程也頗為熟悉。只是徐福練的丹多為外丹,而眼前這小道士,卻是在煉丹術上獨樹一幟,調和陰陽,融匯五行,內外相通。
煉丹如同修道,講究悟性和天賦,不然只是廢財廢力,武當山上道士眾多,可能煉丹的卻寥寥可數。而這小道士雖游手好閑,日日看,卻是山上煉丹第一人,他手中的這本參同契煉丹法,便是這小道士自己悟出來的。
四千字的秘典直指無上大道,非但是教人煉丹,更是叫人體悟天道。
“不愧是呂祖轉世,難怪這道士一朝明悟,一步入天象。這哪里是看山看水,分明是在看天地運轉,看大道自然。”看完同參契,景舟暗嘆一聲,又看起小道士煉丹來。
開爐,沒有金光四射,也沒有天降異像,只是尋常的幾縷白煙。
七枚金丹躺在爐中,小道士沾滿汗水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然后雙眼環顧了一下四周,確認無良的世子殿下不在附近,輕聲問道“公子,小道這丹煉完了,那書”
景舟從懷里摸索出一本藍皮書扔了過去,這次還很貼心的將書名改成了太玄感應篇,小道士翻開只看了一頁,然后麻熘的將書收到懷中,接著又開爐練起第二爐丹來,同時暗嘆一聲公子高義,不然他還得夜里偷偷去撕道經的封面。
只是那些沒了封面的道經該怎么處理,又成了一樁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