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統統是熱點。
當然,對其他學生家長來說,余華非常優秀,但自家孩子最重要。
見到迎面而來的記者們,余華靜靜待在原地,沒有躲避,因為,眼前這些無冕之王正是他需要的資源之一,一個天才學子的形象已經足夠加分,但若深層次包裝,打造一個尊師敬長人設的天才學子,則會進一步增添自己的影響力和身份。
普通學者和著名學者,兩者影響力大徑相庭,不可同語。
以現在的身份,利用林婉身后的組織已經頗為勉強,想要完成接下來一系列計劃,余華必須把自己的軟實力提上來。
作為學者,實力分為兩種,硬實力和軟實力。
科研水平、天賦、能力統統稱之為硬實力,沒有硬實力,在學術界基本不可能做出成果。
名氣,身份和社會地位,統稱為軟實力,沒有軟實力,在學術界很難有話語權。
前者決定上限,后者決定下限,余華的上限無法估計,現在最迫切的就是提升下限,不能讓別人過多關注自己的年齡小等問題,關注點要放在天才學子,天才科學家等等人設上。
身份不代表一切,但沒有身份寸步難行。
無冕之王們圍了上來,首先采訪身為聯考狀元的余華,詢問一系列問題,余華保持一個天才學子的模樣,對于關鍵性問題予以詳細回答,對于生活和愛好問題一語概過,最后一名北平民生日報的記者詢問未來志向。
“我會成為一名科學家,謝謝。”面對周圍五六位地區性報紙和全國類報紙的記者,余華言語簡潔而直接。
此話一出,周圍立即安靜,家長們有些難以置信,周圍記者更是為之動容,似如聞到腥味的鯊魚般紛紛記下余華這句金句。
我會成為一名科學家。這句話重要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個肯定句,用的是我會,而不是我想。
谷莩
我會
這是多么自信的話,要有何等底氣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關鍵在于,說這句話的人,乃是當今聯考狀元余華。
科學家的份量,經過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之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科學家何其稀少珍貴
中華疆土萬里,科學家寥寥無幾,而且,中華不具備培養科學家的土壤和環境,也就是說中華不能自己培養科學家。
余華這番話,著實驚到了這些記者們,讓他們對這位聯考狀元有一個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過,周圍的四中學生還是一臉淡然,沒得辦法,習慣了。
記者采訪很快結束,本校學生聯考成績也貼上左側公示欄,公布于眾,雖然很多學生沒有考進前五十,可聯考成績依舊是檢驗這段時間學習成果的重要工具。
聯考張榜終于結束,待記者離去后,余華的名次成績如同風一般傳遍學校,這一次,學校里再也沒有任何雜音,之前就有人說過,別看余華在學校里考得好,可到了聯考,興許就會露出真面目。
這次聯考的表現,讓很多人徹底閉上了嘴巴,盡管心里仍舊不舒服,但卻不在抨擊諷刺。
一萬次學校小考,不及一次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