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四位大佬,余華只想說一句,臥槽
“你好,余同學,我是梅貽琦,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這位是我校教授陳寅恪,這位是我校教授聞一多,這位是理學院院長葉企孫,今天這次面試你就當成聊天,勿要拘謹畏懼。”梅貽琦面露微笑,身上散發著獨屬于文人的高雅氣質,簡單自我介紹一番,提醒道。
三位大師靜靜觀察著余華,聞一多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位引得諸多名校爭搶的聯考狀元,心中充滿興致。
“校長好,三位教授好。”余華再次問好,行為舉止禮貌,眼中透出尊敬之色。
對于后世身為學渣而言的余華,面前四位大佬完全是傳說之中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大名鼎鼎的西南聯大,梅貽琦主管西南聯大一切事務,聞一多、陳寅恪、葉企孫為西南聯大培育出無數頂尖人才,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對于四人的尊敬,既有身份上,亦有貢獻上。
“余同學,你寫的那篇重構勒貝格積分非常好,尋遍全國高中,能寫此文章之人,唯有你。”聞一多笑著夸贊道,身為清華學報總編的他,對于不久之前登刊的余華頗有印象。
以高中生身份,發表微積分領域的文章,全國僅此一人。
“聞教授,您過獎了。”余華回應道。
“余同學,你對國立清華的印象怎么樣”
簡單交流過后,身為主面試官的陳寅恪面露微笑,提出第一個問題。
聽到陳寅恪這個問題,余華思考一番,回答道“一座頂尖高等學府,改變人生的頂尖平臺,安靜,嚴格,蘊含歷史韻味,對新事物抱有極大的接受能力,適合做學問,這是我對國立清華的印象。”
作為1937年時期的民國四大名校,清北復開之中,國立清華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強,遠超其他三校,為了推進學術交流與合作,博采眾長,是中外學術界的學術樞紐,歷史上泰戈爾等名人,全都來清華訪問過。
北大出來的學生,做官的多,而清華出來的學生,搞學術的多。
坐在一旁的校長梅貽琦嘴角含笑,靜靜望著余華,對于身為清華保姆的他而言,余華這番話無疑說到梅貽琦的心坎里去了。
一句話,舒服。
如果是普通人,梅貽琦興許還不會如此,但說這話的人,乃是聯考狀元的天才學子,余華。
不同身份的人說同一句話,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能告訴我,你為什么要選擇清華嗎畢竟你我皆知,北大和中央大學都向你發出了邀請,清華給你的待遇,并不如北大和中央大學。”陳寅恪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為了考取庚款留美公費生,前往美國及西方世界,學習前沿的先進知識。”余華如實給出自己的目標。
“余同學,你應該知道清華庚款留美公費生考試,全國每一所大學的學生都能報名參加,如果以中央大學學生身份參加考試,未來會更好。”
陳寅恪詢問道“清華對學生管理非常嚴格,學生淘汰率位居全國第一,去年理學院淘汰率達到71,其中,清華算學淘汰率達到85,這點我希望你明白。”
清華庚款留美公費生考試,一般在每年八月份左右舉行,考試地點并不在清華,而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留學生招收對象為全國大學生,全國所有大學生皆能報名參加考試。
比起清華,以中央大學的學生參加考試,對學生的前途而言將更好。
谷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