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不會令我失望。”
趙北口,劉村。
烈日當空,天地之間仿佛一座火爐般炎熱難耐,實驗場內,一名名身穿土布衣服的工人頂著炎熱天氣,全力工作,渾身汗流浹背,無比炎熱。
經過十八天的奮戰和努力,充分展現中華基建速度身影的工人們,已經將余氏七塔的建造進度提升到95,基本已經接近尾聲。
七座半徑25米總容積為98125立方米的核心容器,已經擺放于實驗場之中,前端為兩個沸騰爐,末端連接容積為50立方米的鋼制硫酸儲存罐,目前剩下的工作就是管道焊接和配套設備加裝。
不得不說,眼前這一幕堪稱奇跡。
因為,這是在十八天之內完成的。
沒有重型工程器械和設備,絕大多數時候憑借雙手,參加余氏七塔實驗項目的工人,充分體現了1937年的中華基建速度
從沒叫過一聲苦,從沒喊過一聲累,所有人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深夜十一點左右才睡,工作時間長達十八個小時,持續整整十八天。
本質上屬于大工地的實驗場內,身為組長的余華戴著一頂帽子,立于腳手架上,右手操控埋弧焊機,前方則是由欄桿式起吊裝置吊掛的大型離心泵,他要做的就是焊接好隸屬于七號塔的離心泵。
這是最后一個離心泵。
就在這時,地面上,一名四十余歲扛著有縫鋼管的師傅身形一歪,猛地向地上倒了過去,幸運的是沒有被鋼管砸中,周圍工人立即跑了過來,將這名師傅迅速送往劉村新建的醫務室。
余華看著這一幕,沉默不語,這已經是第12位勞累過度或者中暑昏迷的師傅,村里新建的醫務室,便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曾經阻止過,但這些工人師傅們沒有同意,因為,他們是戰士。
正是因為這些工人師傅們是戰士,所以,原計劃二十天的工期,不僅沒有延期,反而提前了兩天。
如不出意外,實驗型余氏七塔生產裝置,今天就能竣工。
“繼續吧。”余華深呼吸一口氣,朝著旁邊的熊盛剛說道。
“是,先生。”作為已經成功掌握埋弧焊技術的熊成剛,點了點頭,繼續協助余華工作。
重達一百多斤的大型離心泵,需要由兩個人協同操作才能完成焊接工作,熊勝剛穩住離心泵,余華負責焊接。
另外一邊,隸屬于草臺班子的各位成員,分布于實驗場的各個區域,負責檢驗配套設施和管道施工,方玉負責三號核心容器和四號核心容器,周遠負責五號和六號,林婉坐鎮實驗場指揮臺,擔任組長任務,總管和指揮實驗場。
所有人揮汗如雨,仿佛機器般不知疲倦的工作著。
場外,儒雅男人和劉微靜靜站著,身為外行的他們,沒有干擾和影響余氏七塔的項目,他們要做的就是觀察與等待。
十八天來,儒雅男人和劉微親眼見證了象征著中華尖端技術的余氏七塔,從零到現在的樣子。
“日產二十二噸硫酸僅僅十八天,卻感覺等了接近一年。”儒雅男人輕聲自語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余華和熊勝剛成功焊好最后一臺大型離心泵,開始檢驗,向林婉報告進度,而后,待在各臺核心容器的焊接小組和設計組成員,也紛紛傳來好消息,所有連接管道全部焊接完畢。
余氏七塔裝置核心主體的制造工程竣工完畢
接下來,就是堪稱歷史性的時刻,試生產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