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學分,這是國立清華大學唯二擁有超高學分通識選修課。
國立清華大學采用源于哈佛大學的學分學年制,規定學生必須在四年修滿132學分,分為院系課程專業教育和學校通識教育,前者102學分,后者30學分,學分修滿,繳清規定之一切費用,經審查合格,方得畢業,并授予學士學位
學校通識教育分為黨義10分,體育4分,軍事訓練4分,外語2分,通識選修課10分。
一般來說,學生需要選擇兩到三門通識選修課來修滿10分,而通識核物理課的好處在于只需修滿這門便可拿到十個學分,大大節省了時間。
當然,核物理課學分之所以如此高,全因它難度太高。
“教授,學生需要想一下。”聽到趙忠堯這番話,余華有些意外,沉吟一番,并未立即答應。
“沒事,核物理學是一門物理學的新興分支,未來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如果你對核物理學感興趣的話,可以隨時到核物理實驗室來找我,當然,也可以去聽我的大課,我還有事,先走了,余同學。”趙忠堯露出平和的微笑,并沒有生氣,朝著余華簡單介紹一番,便告別離去。“學生知道了,教授您慢走。”余華出言相送。
趙忠堯微笑點頭,身姿挺拔,步伐平穩且快速,提著公文包快速離去,看得出來他有急事
“核物理要搞核武器,離不開核物理的理論基礎和支持,然而,對當前的我來說,從事核物理領域的學習研究還是太早了,一來我的物理水平和知識儲備不足,二來時機不合適,三來民國環境不適合搞核物理研究,還是得去美國。”
余華望著趙忠堯這位中華核物理學奠基人離去的背影,輕聲自語:“不過,通識選修核物理學倒是沒有問題。”
1896,物理學家貝可勒爾發現天然放射性,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觀測到核變化,由此,一個新興物理學分支誕生一一核物理學。
作為一門誕生僅僅不到四十年的物理學科,核物理學是當前物理學的前沿熱門領域,物理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原子核內部蘊含的恐怖能量,并試圖開發和掌握這股力量。
后世各種巨大殺傷力類型的核武器,原子彈,氫彈,三相彈,中子彈,電磁脈沖武器,貧鈾彈和臟彈等等,其理論基礎皆來自于核物理學
當前核物理學發展的時間節點為趙忠堯發現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湮滅,接下來將會建立靜電粒子加速器,為原子核研究和原子核技術應用硬件基礎,到了1938年12月左右,人類將會首次發現核裂變的存在,至此讓核物理學研究進入大發展時期。
老實說,對于這門前沿尖端學科,余華暫時還沒做好準備,他的學業水平和知識儲備遠遠不夠,加之當前時機也不合適
核物理學是未來計劃之中的中心支柱,至關重要,不過,余華還是想趁著全面抗戰爆發前的窗口期,多為根據地應用于軍事和工業領域的工程技術。
不過,通識選修課選擇核物理學打打基礎還是沒問題的,畢竟,這可是跟著趙忠堯教授學習。
趙忠堯教授不僅是一名頂級物理學家,更是歷史上最早意識到原子武器可怕之處的中華科學家,其學問水平之高,教一教自己這個大學生綽綽有余。
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通識選修課報核物理學。
偶遇趙忠堯教授,修改了一下當前計劃內容,余華微微一笑,提著小箱復步而行,離開清華學堂,輕車熟路穿過校區,回到西院。
現如今,余華回西院就仿佛回家一樣,自然且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