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卡門這番演講的意義在于,讓在場大多數人感受到溫暖和希望,不管怎樣,要為了受苦受難的中華而努力奮斗,燃燒自我,付出一切。
在全校師生共同施以的謝師禮簇擁下,馮卡門教授和隨行陸軍航空局上校等人一同離開禮堂,結束這場學術性質的臨時演講。
“天空的重要性”平齋宿舍,余華還沉浸于不久前馮卡門教授的演講之中,久久不能忘懷,心情激蕩,整個人輕聲呢喃,腦海浮現盛世華夏之中一架架高性能戰斗機的模樣。
宿舍內只有余華自己,右手握著鉛筆,一張圖紙擺在桌面,執筆勾勒線條,很快,白色圖紙出現一架戰斗機的輪廓。
水滴形玻璃座艙,標志性的近距耦合鴨翼,大三角氣動布局,水平垂尾,翼身融合設計和流線型身軀,兩個三角主翼表面涂抹黃色八一標志,這一切元素構成了獨屬于盛世華夏的主力戰斗機殲10c
什么是骨灰級軍迷
那就是縱橫陸空兵種,熟知海軍裝備,對一切軍事武器的發展和作用了如指掌,還能扯一扯背后的故事。
白色圖紙上,一架將在七十年后誕生的第三代半戰斗力栩栩如生,透出高等級殺戮兵器的特殊風采,余華憑借腦海之中的圖像資料,完美復刻殲10c的氣動布局。
但這還不算完。
心情激蕩的余華,懷揣豪邁之氣,重新取來一張圖紙,鉛筆接觸紙張表面,留下淡淡的摩擦聲和黑色痕跡,不久之后,一架素描采用中央升力體氣動布局的經典戰機誕生。
這是,大名鼎鼎散發優雅氣質的蘇27側衛
看著圖紙上的側衛,余華不禁暢想,若是能在當前時代研發出這款戰斗機,裝備部隊,三代機性能的蘇27側衛,面對小鬼子的96式戰斗機、97式戰斗機和零式戰斗機等一大票螺旋槳單翼機,可以說輕而易舉的碾壓。
只可惜,想法美好,現實骨感。
余華能完美復原中央升力體氣動布局,但卻不了解其中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和基礎,即便依葫蘆畫瓢,這個世界也不具備制造蘇27側衛的前置條件。
雙翼機和全金屬單翼機是一個分水嶺,螺旋槳飛機和噴氣式飛機又是一個分水嶺,采用渦噴引擎的戰斗機和渦扇引擎的戰斗機同樣是一個分水嶺,每一個分水嶺之間都需要海量的前置科技作為支撐,涉及材料,機械,動力學,空氣動力學,風洞,計算機和電子設備。
凝聚著人類文明最先進和最尖端的技術。
余華看了一眼圖紙上蘊含優雅高貴氣質的蘇27,深呼吸一口氣,再次取出一張紙,右手落筆。
五分鐘過后,第三張圖紙上,出現一架散發極致科幻氣息的尖端戰斗機,鴨翼邊條翼dsi進氣道三角主翼全動尾翼構成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升力體邊條鴨翼氣動布局,這是盛世華夏空軍裝備的第四代戰機殲20威龍
“真美”
余華注視著紙上這架透出殺戮氣息的殲20威龍,腦海之中不禁浮現前世見過的各種相關視頻,發出源于內心的贊嘆。
這一刻,余華的內心終于平靜下來。
身處于螺旋槳飛機的時代,面前,則是凝聚未來無數尖端科技的第四代戰機,兩者之間的反差,讓人陷入一股莫名的平靜與自信。
對這個時代掙扎于溫飽線的人們而言,他們或許永遠不敢想象,未來的中華將會強大到何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