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投稿文件回到辦公室,編輯凱爾簡單泡了一杯紅茶,拆開放在最上面的第一封稿件。
作為初審編輯,凱爾的工作很簡單,審讀原文,了解投稿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根據兩者決定是否過稿,再根據文章價值排列順序,遞交至復審。
當然,這只是初審大概流程。
事實上,凱爾要做的事情很多,審視論文是否符合期刊內容范圍和完整程度,查看其中的科學性和創新性,論文格式等等。
數學年報主要面向數學領域,你一篇物理或者化學領域的論文投稿過來,不管內容有多么驚世駭俗,甚至達到伯爾尼專利局技術員關于光的產生與轉化的啟發式觀點的水準,也不可能通過初審。
第一份投稿來自于紐約,文章標題為一種初等數論證明素數定理的方法,作者姓名約翰普爾森,初審編輯凱爾見到這個標題,輕輕搖頭,又是千篇一律的初等證明素數定理稿件。
如果是新人編輯,或許還會為之驚訝,但凱爾作為一名老編輯,見得實在是太多了。
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這是一個流傳百年卻依舊沒有解決的問題,如果用初等方法證明素數定理,那么這個人會瞬間成為一名炙手可熱的數學家。
這就是素數定理初等證明的份量。
每年數學年報能收到上千封初等證明素數定理的稿件,然而,這些稿件連最基本的論文格式都不具備,其證明方法也令人啼笑皆非,沒有一篇能夠通過初審。
盡管內心無奈,凱爾依舊保持對學術成果應有的尊重和禮遇,打開文稿開始審閱。
數分鐘過后,這封論文被重新合上,表面打上拒稿的紅色字樣。
這篇文章內容前后矛盾,出現極其致命的邏輯性錯誤,經典范例之一。
凱爾搖了搖頭,喝了一口紅茶,再次拿起第二封稿件,按照慣例看向郵件信息一欄,忽然,整個人怔了一下。
郵寄地址中華北平清華園,郵寄人華羅庚。
“華羅庚教授”凱爾有些意外,這不是學校鄭重邀請的中華數學家華羅庚嗎
華羅庚之名已經傳遍國際數學界,原因很簡單,華羅庚跟隨哈代教授做出了許許多多突出的重要成果,盡管學術地位和名氣還不足以達到希爾伯特和哈代這種水準,但自身實力卻母庸置疑。
“非對稱密碼對密碼學的影響和作用,華羅庚,余華非對稱密碼是什么”懷揣著讀閱文章標題信息后的疑惑與期待,凱爾拆開郵件,打開論文開始審閱。
沒有千篇一律的素數定理初等證明,不再是缺乏嚴謹和邏輯性的經典文章,矛頭直指對人類通信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密碼學。
非對稱密碼,聽起來就非常高端的樣子。
只不過,這個余華是誰
華羅庚教授的學生
凱爾秉承初審編輯應有的嚴謹態度,仔細審閱文章,當讀完第一段關于對稱密碼和非對稱密碼的概念后,表情透出一絲凝重。
文章第二段,描述非對稱密碼體系的核心結構,提出公鑰與私鑰。
文章第三段字數閱文三千字左右,系統性描述公鑰與私鑰之間的相互關系和運行原理,闡述對稱密碼和非對稱密碼之間的安全性提升系數,用數學語言對比兩者之間的優劣。
整篇文章最后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