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中正式、漢陽造和捷克式口徑雖然通用,但中正式和捷克式能發射漢陽造的792毫米圓頭彈,漢陽造不能發射792毫米的尖頭彈。
很快,余華畫好中正式步槍的素描概念圖,如果根據地采取他的建議,那么,這把經過德制機床處理和立式深孔鉆床加工確保質量的優秀步槍,將替代性能落后的漢陽造,成為八路軍新一代主力槍械。
迫擊炮方面,60毫米迫擊炮最適合輕裝作戰的八路軍,機動性高,攜帶方便,發射穩定且可靠,tnt勐炸藥賦予炮彈高額殺傷力。
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制造難度低。
中正式,60迫,這是余華原定計劃上的目標,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和105重榴,暫時沒有必要向旅長透露,還不到時候。
型號可以先確定,涉及到實際造槍環節,乖乖等著大海上的德制機床到岸再說。
再次畫出60毫米迫擊炮的素描概念圖,余華打開抽屜,拿出一張信紙,開始撰寫回信。
致陳
華已收到
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仔細闡述五個技術問題的可行性建議和解決方法,寫好過后,余華裝入信封,而后附帶隨手研發的小型焦爐和煉焦技術資料、中正式和60迫的素描概念圖,起身下樓,往學校西門而去。
五大技術問題,皆非一朝一夕之間可以解決。
校園如同往日那般安靜,余華穿過校園,從西校門口出去往右,來到第七顆大榕樹下面站著,待在預定接頭地點安靜等候。
這次見面約定在第七顆大榕樹,下次見面約定在第十一顆大榕樹,再下次則是第十三顆。
每次預定見面地點均以質數相增,盡可能提高安全性,這是余華要求的。
三分鐘過后,一道熟悉的身影如約而至,來人正是楊修。
“余華先生。”楊修言語尊敬,只不過,眼神卻透出一絲驚訝和意外,沒想到余華會如此之快出現。
余華微笑點頭,將隨身攜帶的信封遞向楊修,囑咐道“這里面有陳先生需要的東西,包括一份煉焦技術資料、步槍型號與迫擊炮型號,盡快交給陳先生。”
“是。”楊修聞言,心中十分驚訝,沒有出聲詢問,迅速接過信封。
“對了,羅鵬你認識嗎”余華繼續問道。
楊修立即回應道“認識,是我讓他把信交給您的。”
“那就好,我先進去了,如果有事找我,還是通過這樣的方法。”確認羅鵬的身份,余華心中這才放下警惕,笑了笑,留下一句話后,轉身離去。
盡管羅鵬自稱是清華地下黨學生,身份邏輯完全說得通,這也不代表余華會百分百相信對方。
有些事情,還是驗證一下最好。
無關信任,因為,自身安全高于一切。
目送余華從校門進去,楊修仔細觀察街道兩側,確認沒人暗中監視或跟蹤余華,這才悄然離去。
回到核物理實驗室,余華直接上樓,處理氧槍研制工作的最后內容,爭取今天之內搞定,然后進入到工業級空氣分離設備的研究階段。
如果說氧槍的研發難度大約是10,工業級空氣分離設備的研發難度則達到30,整整三倍,對于這個年代而言,應用于鋼鐵冶煉的工業級空分設備,妥妥位列尖端機器層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