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鐵礦含硫量不算特別高,但絕對不符合貝斯麥轉爐的原料要求,用堿性轉爐吧,問題在于不能大量用廢鋼。
余華聽到莊前鼎這番話,面色不便,迅速拿起剛才的筆和紙,迅速書寫起來,這是整個氧氣煉鋼內部的變化規律和反應過程,通過數學模擬計算的過程。
還是那句話,能用數學說話,就絕不用嘴多逼逼。
數分鐘過后。
“教授,這是學生經過計算的轉爐氧氣吹煉內部金屬成分的變化規律和反應過程,可以作為參考,利用氧氣的氧化性,不僅鐵水的含碳量和雜質成分會迅速降到標準范圍內,且大量氧化反應為放熱反應,既可以促進燃料燃燒,亦可加速煉鋼效率。”
余華將滿是化學符號和漢字的草稿紙,遞向面前的莊前鼎“氧氣煉鋼可以彌補轉爐煉鋼法所有的缺陷。”
莊前鼎點了點頭,面色肅穆,接過已經寫有一系列數據的草稿紙,雙眼透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審視之色,以專業的學術角度去對待這份草稿紙。
嚴謹,苛刻
這種新型煉鋼法必須通過最嚴謹的論證與測試。
轉爐氧氣吹煉內部金屬成分的變化規律和反應過程
設煉鋼原料為鐵水、廢鋼、生鐵及鐵合金。
鐵水溫度為1250攝氏度。
鐵水成分含硅、錳、碳、磷、硫。
造渣材料石灰、白云石、螢石。
氧化劑為氧氣、鐵礦石。
冷卻劑廢鋼。
硅的氧化規律吹煉初期,由于硅與氧的親和力大,會大量氧化,在氧化反應過程中釋放熱量,為爐內主熱源之一。
在保證供氧的情況下,爐內硅元素會在5分鐘內氧化到很低的水準,且直到吹煉結束也不會產生硅的還原。
反應式如下
2cao2feosio22caosio22feo
2feo
“有點意思”莊前鼎眉頭挑了挑,繼續看了下去。
錳在吹煉初期會迅速氧化,但氧化速度低于硅,氧化放熱屬爐內次級熱源之一,反應方程式如下。
碳在吹煉初期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鐵水碳含量迅速降低,反應方程式如下。
磷的氧化規律表現為吹煉過程中的脫磷速度,在氧化反應過程釋放熱量,為爐內主熱源之一,脫磷反應方程式如下
時間慢慢流逝,莊前鼎表情由鄭重向凝重轉變。
余華看著陷入深思的莊教授,沒有出聲打擾,他知道這篇草稿紙記載的內容,對于這個時代的鋼鐵行業和冶金學家有著堪比重磅炸彈般的威力。
確切的說,應該是核武器。
利用氧氣煉鋼的概念早已流傳于冶金學界,氧氣比空氣具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這是所有冶金學家夢寐以求的煉鋼法,事實上,早在1856年貝斯麥創造轉爐煉鋼的時候,就開創了利用氧氣煉鋼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