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研發工作結束了。
余華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機械館,不快不慢走向核物理實驗室,腦海默默回想著剛才簡會討論的內容。
余華很清楚莊教授那番話的意思,他在擔心自己是否會做無用功。
畢竟,莊教授曾經被南京資源委員會上過一課,體驗過這種糟糕透頂的感覺。
當初,莊前鼎擔任航空發動機廠籌備主任和技術顧問時期,想著中華航空業不能沒有航空發動機支持,特地構建一份中華航空發動機發展計劃,然而,這個計劃方案最終結果只是熱臉貼了冷屁股,人家資源委員會壓根不在意。
正因如此,莊教授才會擔心。
技術研發和科學研究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構建近乎瘋狂的根據地工業計劃,則需要海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
資金方面,從空分設備到整個工業基地,所需資金林林總總加起來高達兩千萬銀元之巨,且上不封頂。
這筆資金真的堪稱天文數字。
資源方面,為了建設計劃之中的2x10機組火電廠、氧氣轉爐鋼廠、機械制造廠和兵工廠,涉及龐大數量的原料供應和人力資源。
對組織而言,這種程度的資金和資源,完全要舉全組織之力,才能實現。
組織方面會同意嗎
從主觀情感出發,余華認為組織會同意,可從現實角度出發,余華只能說
不知道。
這真的是一個未知數。
雖然當初與組織相談甚歡,自己成為受聘科研人員,但余華無法百分百保證組織會同意工業計劃方案。
“怎么患得患失起來了,試問,世界上又有哪件可以百分百做成的事情呢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努力去做,就算工業基地計劃以失敗告終,我也能坦然向自己說,你盡力了。”余華想了想,忽然覺得沒什么好擔心的,笑了笑,抬頭仰望布滿璀璨星辰的夜空,輕聲自語。
第一,沒有什么事是百分百做成的。
第二,失敗并不可怕。
自己如今還年輕,有失敗的資本。
況且,根據地工業計劃方案實現的可能性,絕不是區區百分之一,而是80以上
轉瞬,整個人念頭通達,余華心情暢快不少,腦海回想著實驗室里莊教授的豪言壯語,心中不由自主涌出一股豪邁之情。
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建造一個工業基地出來
“空分設備已經研發成功,接下來是氧氣轉爐的理論模型設計,爭取在七月十號之前搞定,隨后安排莊教授與組織碰面會談,還有,算一算時間,那批德制機床估計快到了”余華默默思索著“不知不覺,已經是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來了,加油吧,余華。”
習慣性自我鼓勵,余華復步而行,沐浴于月光之中。
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
凌晨時分的清華園寧靜而祥和,校園各處張貼橫幅,豎立國立清華大學招考考場指示牌,今天是清華舉行大學招考之日,待到天亮,無數高等中學生便要迎來人生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場考試。
與此同時,整個中華也將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