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東門,不少民眾正在排隊進城,門口設有關卡,兩側站著手持中正式步槍的士兵,戴著鋼盔,崗亭部署一挺捷克式輕機槍,正副機槍手嚴陣以待,毫無任何松懈之意,整支哨卡部隊散發著與尋常部隊截然不同的精銳氣息。
他們的確稱得上精銳,因為,這支部隊隸屬于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絕對的中央軍嫡系。
為了確保西華山鎢礦的安全,中正老哥特地安排了整整一個團的兵力,駐守大余縣城。
隊伍末端,站著一名身穿粗布褂子約莫三十歲農家漢子,他挑著一擔布匹,面容黝黑,皮膚粗糙,然而,一雙眼睛中表露出與整體形象不符的機警之意,身后則是一位商人打扮的青年男人。
很快,前面的礦工和民眾相繼入城,輪到他們。
“姓名,職業,來大余目的”中士班長右背著槍,左手拿著鉛筆,右手端著筆記本,看了一眼商人打扮的青年男人,詢問道。
“顧陽,布商,浙江余杭人,最近在贛南做生意,來大余給祥華布店送些樣布。”
顧陽拱手作揖,按照先前編撰好的身份信息,緩緩道出“這位是我雇的工人。”
“老總好久不見。”農家漢子黝黑的面容露出笑容,他是本地人,經常出入大余縣城。
中士班長聽著顧陽口中熟悉的家鄉話音,態度略微緩和,他也是余杭人,用筆記錄下顧陽的身份信息,緊接著按照制度檢查布匹,確認沒有違禁品后,予以放行。
大余縣城有兩樣違禁品,一是鎢粉,二是鎢砂,若是發現砂販和私人攜帶鎢粉或鎢砂,一律按侵害國家財產予以槍斃。
是的,直接槍斃,沒有坐牢這種選項。
這條規矩由中正老哥下達,主要為了嚴厲打擊日益猖獗的鎢砂走私行為。
位于大余縣的西華山鎢礦在紅軍長征離開后,被國民政府收為國有資產,禁止民間買賣交易鎢砂,地位與古代的鹽鐵專營相同。
鎢粉就是純度99的金屬鎢,每公斤出口價格高達50大洋,比當初盛行的鴉片還貴十倍不止,由于技術限制,在中華鎢資源出口占比很小,大概5左右。
品位1020左右的黑鎢砂出口價格已經從1931年每公斤08大洋,暴漲到現在的每公斤3塊大洋,折合每噸價格3000大洋,黑鎢砂占據中華鎢資源出口總量95以上。
整個西華山鎢礦每年能為國民政府高達上千萬銀元的現金流,在中正老哥看來,民間這種走私鎢砂的行為,無疑是把自己的嘴巴掰開,從中摳肉,絕對不能容忍之
“大余縣竟是如此嚴格,而且,我還沒見過這種不吃拿卡要的。”進入縣城,兩人往東北方向的祥華布店而去,待遠離城門,顧陽看了看左右無人,輕聲說道。
“老蔣對西華山看得緊,大余駐軍隸屬于第一軍第一師三團,軍紀嚴明,平日里倒不怎么難為我們這些苦哈哈,但若涉及鎢砂的話當場槍斃,今年已經死了大概六十個販子,前不久還用飛機偵察到了一處西華山私礦,直接用大炮轟,死了上百個私礦工,礦主抄家滅門。”農家漢子王平低著頭,悄聲回應道。
西華山遍布鎢礦,盡管中正老哥下了死命令,每年仍舊有不計其數的販子,前仆后繼,投身到偉大的鎢砂走私事業之中。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顧陽聞言,默默點頭,對于這次上級布置的任務,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二人穿過縣城,來到位于東北角的祥華布店。
“我們到了,特派員,同志們在里面等您。”王平說道。
“好。”顧陽點頭。
進入祥華布店,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暗號對接,王平直接帶著顧陽進入布店后院,來到一間屋子里。
打開房門,屋子里坐著三名礦工模樣的漢子。
見到商人打扮的顧陽,三人立即站了起來,目光落在顧陽身上。
“同志們,這就是上級給我們派遣的特派員同志,顧陽,大家歡迎。”王平放下裝有樣布的擔子,向三人介紹顧陽,正聲說道。
三人看著顧陽,眼神透出一抹激動之色,紛紛鼓掌歡迎,距離大余地下組織重建已有一年多時間,現在總算是與組織重建聯系了。
“同志們好,這次任務非常重要,上級需要我們籌集鎢粉。”顧陽取下帽子,向屋子里一眾同志舉手敬禮,沒有寒暄溫暖,而是直入主題,言語嚴肅且鄭重。
任務簡潔且直白,由于國民政府控制下的鎢資源百分百出口,市面上基本不存在鎢砂或者鎢粉制品,想要得到鎢粉,唯有通過這種類似走私的方式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