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地處山西腹部,位于西南部,東倚太岳山,緊鄰長治與晉城,北面呂梁,西臨黃河,與陜北延城隔河相望,自然資源非常豐富。
到了臨汾,基本上就到了根據地輻射范圍,這里雖然不是蘇區,但經歷過紅軍東征戰役過后,臨汾農村地區遍布游擊隊和基層組織。
當然,比起晉西北和呂梁地區,組織對臨汾地區的影響力還是要稍弱一些。
晉西北和呂梁地區名義上屬于閻老西,實際上,已經是組織的形狀了。
時值晚上八點,一行人下車出站,乘坐別克汽車離去。
“臨汾的煤炭質量非常不錯,這里出產的煤炭品質基本達到主焦煤標準,最適宜煉制焦炭。此外,這里的鐵礦資源品位也非常高,絕大多屬于品位50以上的富礦資源,其中存在60品位的磁鐵礦,再加上擁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平原,毗鄰同蒲鐵路,交通便利,在此建立鋼鐵廠十分理想。”
莊前鼎坐在車上,透過窗戶看著燈紅酒綠的臨汾縣城,隨即進入工作狀態,以自然資源、交通等多個角度看待這座山西重鎮,給予評價“可惜,這里不屬于紅色組織。”
他之前看過清華學報一篇關于山西地質勘探論文報告,其中就有臨汾的煤礦資源和煤炭質量分析,煤炭品質位居全國前三,與井陘煤礦、大同煤礦處在統一水平線,鐵礦資源則處于山西第一位,預估儲量高達1億噸以上,其中70均屬于富礦。
憑借如此豐厚的礦產資源,臨汾擁有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發展鋼鐵工業和煉焦工業簡直輕而易舉。
可惜,臨汾很好,但不屬于組織。
“教授,我與您的想法持反對意見,我認為臨汾并不適合修建鋼鐵廠。”余華聞言,隨即回答道。
莊前鼎聽到這番話,并未生氣,點頭問道“談談你的想法。”
別克汽車內,一起擠在后排的林婉和楊修,注意力全都集中于余華身上。
“除了自然資源角度外,我認為應當考慮到戰爭和安全因素,臨汾位于山西南部,地理位置險要,一旦日本人攻破山西,我們費勁千辛萬苦修建的鋼鐵廠便會落入日本人之手。”
余華隨即給出自己的觀點“再退一步講,假如日本人沒有攻破山西,他們也可以派遣轟炸機飛入山西境內,對鋼鐵廠設施進行轟炸破壞。臨汾在山西屬于地標之一,位置很好找,我相信日本人早在很久以前就繪制了山西全省的地圖,不像陜北地區,日本人對陜北的地理信息了解幾乎為零。”
“臨汾適合在和平時期修建鋼鐵廠,而不適合當前的環境,從盧溝橋到這里,直線距離只有650公里。”
這個年代的航空導航基本采用地標領航方式,飛行員通過天文羅盤確定航向,再經過計算距離預估飛行時間,而后通過目視發現地面標志物,最終確認方位。
這是最原始的航空導航方式,也是現如今最先進的航空導航方式。
臨汾作為山西重鎮,本身就是地面標志物,日軍飛機想要實施轟炸毫無問題。
反之陜北地區就不一樣,除了延城和榆林等少數幾座縣城外,人造地標少得可憐,能給天空中飛機的導航信息更少。
地面標志物一般是名山、城鎮、人造建筑物、鐵路、湖泊等等,看似簡單,實際上整個導航過程非常復雜且困難,稍不注意,飛機就有迷失航向的風險。
戰爭和安全,這兩個因素必須加入到鋼鐵廠選址條件,因為一旦選擇建立鋼鐵廠,那就意味著至少數年內不能有所變動,要不然這里生產兩個月,那里生產一個月,生產效率將會低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話音落下,林婉和楊修紛紛陷入思考,經過余華這么一分析,臨汾的確不適合作為戰時的鋼鐵廠所在地。
“你說的有道理。”
莊前鼎聞言,若有所思,隨即明白的想法的確有所欠缺,點頭贊同道。
林婉這時出聲詢問道“余華,你覺得我們該在根據地哪里修建鋼鐵廠”
“暫時還沒想好,我們只能先跑遍根據地北部所有地方,而且還要考慮到組織的態度。”余華聽到林婉這番話,輕輕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