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標準團,論綜合戰斗力,遠遠超越三千人戰斗編制的日軍聯隊,恐怕就連老大哥的部隊都要遜色一番。
最重要的是什么
這不是空談,而是真正意義上有能力組建這種標準團。
盡管105毫米榴彈炮等重武器暫時還沒影子,但憑借紅星拖拉機,卻可以實現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摩托化作戰。
“謝謝你們”劉將軍望向負責指揮全場的余華,目光再轉到莊教授身上,心中驀然道謝。
眼前這一切,全是余華和莊前鼎帶來的。
“要來了”待在人群之中的李強,凝望著裝卸點最后一塊砝碼被吊進貨箱,深深吸了一口氣。
此刻,原型車載重量達到十噸整,車身整體下沉,鋼制砝碼如同小山般堆積于貨箱內,四個準鋼絲胎側面受力變形冒出凸起,處于高度受力狀態,兩側彈簧鋼板似如弓箭般輕微彎曲繃緊。
十噸很重,這是當前時代所有軍用卡車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但卻不是紅星拖拉機的極限。
駕駛員陶方默默剝開了先前煮好的雞蛋塞入嘴中,補充體力,接著輕車熟路啟動單杠柴油發動機,獨樹一幟的轟鳴聲再次響起,整個人跳上駕駛室,而后在萬眾矚目之下,穩穩當當操控身下的原型車向前緩緩前行。
滾滾黑煙夾雜專屬轟鳴,一切顯得那么嘈雜卻又靜謐。
平穩,安靜,有力。
突破十噸載重量顯得極為平常,唯一的區別就是,原型車跑的更慢了而已。
感受著單杠柴油機持續且穩定輸出動力,駕駛員陶方腦海默默回憶起之前培訓時余華先生講解的重點知識
永遠不要擔心發動機拉不起,無論多重都能拉,區別在于速度高低而已。
事實正如其所言,十噸能拉,慢了些而已。
慢踩油門,溫柔操控,原型車緩慢加速。
三公里每小時。
五公里每小時。
八公里每小時。
一分多鐘過后,沿著環形車道行駛的原型車,最高時速穩定于每小時九公里,約二點五米每秒。
十噸載重,實現。
“我宣布超載測試通過,現在,進行極限載重測試”待紅星拖拉機原型車穩定跑完三圈,余華面色肅穆,毫不猶豫朝著調度員傳達指令。
“啪啪啪”頃刻間,如同雷鳴般的掌聲再次響起,雖然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全體鼓掌,但并不妨礙現場三十多人發泄內心激動且興奮的情緒。
“好好”劉將軍激動萬分,雙手不斷拍擊,眼眶充滿喜悅之情。
李強沒有說話,雙手拍擊,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見證了一次值得載入史冊的試驗。
一次渺小卻又偉大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