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放平,給老子轟!
好消息,對于八路軍而言,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只要穩住山西局勢,日后就能有源源不斷的紅牡丹榴彈炮供應。
如果八路軍現在就有200門紅牡丹榴彈炮,進入山西腹地的東條英機和板垣征四郎,可以說是送上門的獵物。
“我要去柳樹溝,你們呢?”老總熄滅煙頭,看向副老總和副參謀長。
“當然要去。”副老總和副參謀長同時回道。
……
下午時分,風和日麗,湛藍色天空清澈而澄凈。
微風輕撫,延河河面泛起漣漪。
柳樹溝兵工廠,105毫米榴彈炮總裝車間。
總裝車間采用磚混結構,占地面積約二百平方米,內部裝配設施齊全,可以滿足2門榴彈炮同時裝配生產,設計月產量冗余為40門,旁邊還有四百平米空地留作備用,以此滿足日后的增產需求。
在一位位大佬趕赴而來的時刻,紅磚車間內,原型炮總裝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外界的紛爭并未影響這里。
原型炮總裝已經進行一小半。
操作臺面,一個個符合圖紙要求精度誤差的零部件靜靜擺放,標件螺絲、制退總成件、擊針、擊針彈簧、炮閂支柄支筒、支筒杠桿件、105毫米23倍徑炮管……
一號裝配點,復雜且扎實的炮架基礎已經裝配完成,呈現對應姿態,沉重而厚實的炮閂穩穩占據c位。
“嗡!”小型升降機運轉的聲音傳出,重達二百多公斤的液壓式復進機總成徐徐上升,待到達預定高度,余華打出手勢示意暫停,向前移動。
原型炮總裝工作,由余華親自操刀,交給別人他不放心。
一名戰士點了點頭,小心翼翼地操控裝配升降機向前運動,避免出現差錯。
很快,液壓式復進機總成抵達預定位置,而后在余華指揮之下緩緩下降高度,來到炮架基礎對應位置,對準插銷孔和螺絲孔。
先上螺絲,再上插銷,雙保險純機械結構設計。
紅牡丹榴彈炮原型為法國二戰后研制的m1950式105毫米榴彈炮,盡管炮架結構等絕大多數部位的設計與原型相同,但在細節方面進一步完善,使之達到最好的狀態。
用機械式扭矩扳手上好螺絲,再打入粗實的插銷,液壓式復進機安裝完成,隨后,余華示意吊裝下一個零件——液壓制退機。
復進機和制退機,這是現代火炮結構之中重要性僅次于炮管的存在,兩者職能不同,缺一不可,而因其采用獨特的液壓結構,使其反后坐力性能達到全新的高度。
放在后世,液壓復進機和制退機是標配。
但現在,不好意思,液壓式復進機和制退機是‘世界先進’的代名詞!
按照之前的操作,沉重的雙室液壓制退機總成件吊起,運至炮身旁邊對準螺絲孔和插銷孔,將一個個大螺絲用設定力矩上好,再打入直徑約四十毫米的插銷,至此,紅牡丹榴彈炮的炮架結構徹底成形。
炮閂,復進機,制退機,這便炮架三大件。
裝配好的重炮炮架,不知為何,竟然給了在場所有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