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機械外骨骼!
“關于這個問題,我來之前已經召開了一次會議,負責工業領域的切爾斯基教授給出的建議是,只給車床、銑床和鉆床,數量三十臺,令陜北方面具備有限的槍械制造水平即可,不能提供全品類機床及制造圖紙。”
季米特洛夫回應道:“名單目錄上的其余工業設備及技術全部拒絕,我個人支持這個方案,正如您剛才所言,我們可以幫助陜北,但不能達到資敵的程度。”
車床,銑床,鉆床可以給,這類基礎機床充其量能夠讓陜北方面具備輕武器的制造能力,頂天造個一戰前后的老式重機槍,但受限于機床性能和種類的緣故,無法制造野戰火炮這類級別的重武器。
至于其他類型的機床和工業設備,不好意思,沒有。
盡管季米特洛夫非常支持陜北紅軍,但他依然是一名蘇聯人,必須站在蘇聯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蘇聯根本利益出發,如果在他的支持下給了這些工業設備,那就是徹徹底底的資敵行為。
萬噸水壓機,平爐煉鋼、電子管、科夫羅夫茲挖掘機……這些工業設備和工業技術全是蘇聯的核心命脈,絕無對外輸出的可能,別說陜北方面,就是部分加盟共和國都不行。
聽到季米特洛夫給出的方案,慈父輕輕點頭,抽了一口煙,陷入思索,說道:“這個方案總體沒問題,但機床數量偏少,日軍在山西的攻勢非常猛烈,已經逼近太原,距離陜北不足五百公里,在攻占山西之后極有可能西進陜西,鑒于這個情況,我認為三種機床數量可以提升到五十臺,另外贈送一批槍管鋼材,短時間內提升陜北紅軍的武器裝備水平。”
在陜北紅軍過于壯大和弱小之間,必須要取得平衡,這個平衡點就是協助國民革命軍牽制日軍。
軍工領域最多達到輕武器制造水平,重工業方面僅可涉及機械加工,武器設計和槍管鋼材受制于蘇聯,這是慈父對陜北方面的設想目標。
即不可過于壯大,脫離蘇聯影響,亦不可過于弱小,被日軍和國民革命軍消滅。
“槍管鋼材的數量給多少”季米特洛夫點了點頭,詢問道。
慈父想了想,正聲作出批示:“就給制造3萬支莫辛納甘和1000挺dp機槍的槍管鋼材。”
三萬支莫辛納甘+一千挺dp機槍,不多不少,正好合適。
“好的。”季米特洛夫點頭記錄。
“接下來的事情就要麻煩你了,季米特洛夫書記,根據遠東特別集團軍報告,日本關東軍出現異動,呈現高壓態勢,重兵逼近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圖相當明顯,我們必須在華北給日軍找點事做,讓他們無心北上。”看著眼前的季米特洛夫,慈父凝聲道,透露出當前遠東地區的最新態勢:“援助陜北和南京的武器裝備要盡快出發。”
對慈父而言,遠東利益高于一切,如果遠東局勢混亂,那么對當前的蘇聯而言將是致命的,因為,蘇聯的西方還有偌大的歐洲和一個正在崛起的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