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們,記住,你們留下的每一粒糧食和每一只牲畜,都會成為日軍繼續侵略的重要物資,千萬別等到日寇撞開你的家門才后悔,拖走你的妻女才流淚。
筆者也在此呼吁南京國民政府,為民眾撤離開辟通道,公路,輪渡全面開放,民眾撤離越多,日軍補給能力越差,如果可以,盡量在南京——淞滬主干道布設地雷,地雷越多日軍浪費的時間越多,對部隊恢復戰斗力越有利。
最后,筆者為我無數抗日將士送上感謝,抗日必勝,中華必勝!
筆者——紫日。
“瑾瑜,你看一下是否需要潤色。”寫好整篇文章,余華看了一眼前排的中年男人,他自己睡著了,拿起稿紙遞給身旁的林婉,輕聲說道。
以他個人之力和身份,一篇文章的作用和影響力要遠高于持槍參加南京保衛戰,余華不奢求多的,只愿有一萬人能提前離開南京也好。
林婉接過文章,她知道余華在寫東西,但沒偷看,待見到文章真貌,頓時愣住,很快沉浸其中,當看到詳細的資料數據之時,渾身忍不住顫抖起來。
“這些資料都是真的”林婉抬頭看向余華,悄聲問道。
“資料是真的,筆者經歷是編的,九分真一分假,只為恐嚇一些固執的老百姓。”余華搖頭回答道。
林婉點頭,接著繼續閱讀,一邊看一邊咬牙切齒,不斷平復心中情緒接著看。
十數分鐘過后。
“我看完了,沒有需要潤色的地方,文章非常好,看的我咬牙切齒,絕對能起到效果。”林婉看完文章小心放好,不斷深呼吸平復情緒,話音堅定且認真。
“那就好,等到了武漢,麻煩你聯系那邊的同志把這篇文章發出去,最好能覆蓋南京太湖,越快越好,淞滬戰場態勢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余華點了點頭,認真道。
10月20日,日軍秘密組建第10軍,而后于11月5日登陸淞滬,屆時,淞滬地區日軍總兵力達到27萬之巨。
時間不多了。
“好。”
林婉深知事情嚴重性,明白手里這篇文章的意義,嚴肅點頭,目光看向窗外倒逝的景色,只覺特別漫長。
火車駛離鄭州范圍,行駛約莫小半天過后進入許昌地界,在許昌火車站停靠讓行軍列,等了一個時間左右,整趟火車重新出發,沿平漢線南下。
軍列繁忙,這是平漢線的情況,民用列車必須避讓軍列,不過相較于同蒲線和隴海線的繁忙程度有所不如,畢竟太原吃緊,急需各項戰略物資。
一路走走停停,從鄭州到武漢500公里的路程,硬是了一天一夜的時間。
深夜時分,余華和林婉在隨行保護人員護送下離開漢口火車站,乘坐汽車前往設立于武漢的南方局聯絡點。
待文章交給南方局同志之后,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兩人前往火車站轉乘粵漢鐵路列車,直奔長沙。
與此同時,一篇以紫日為筆名的文章出現于各大報社主編的視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