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看過一個新聞,某美容院女老板,非法集資7億被判死刑。與此同時,某市勞動局和社會保障局長,挪用小城鎮保險基因高達158億元,卻只判了18年。
你想想,這里面有多么大的黑幕,挪用一百多億判十八年。這可不是捏造的新聞,而是在現實中發生,上了報紙和新聞。
所以說,10%的股份就想把賀會恩判死刑,根本不可能。
“找證據這種事情,應該是你們去做,我只負責作人證。”季陽說道。
“我們試過搜集罪證,但賀會恩做事幾乎滴水不漏,并沒有留下關鍵證據。四年前的燒山事件,縱火的是豐年好的弟弟豐年瑞,這個人肯定不會作證。賀會恩還收過一些養殖場老板的股份,但是加起來并不多,依然不足以判死刑。而且那些養殖戶基本都是他的親戚和朋友,出庭作證的可能性很小。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我們并沒有接觸那些人。”端木妍道。
現在的問題是,賀會恩和豐年好所犯罪名,足夠判處死刑。但是吳鎮長和沈海林掌握的證據,卻遠遠不足以判他死刑,局面較為尷尬。
馬上抓捕豐年好與賀會恩,判個幾年十幾年,吳鎮長顯然不甘心。
“那你們打算怎么辦?”季陽問道。
“一方面我們會繼續搜集證據,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主動出擊。沒有證據,就幫他制造足夠的證據,而這個關鍵點在你身上。”沈海林道。
“制造證據,怎么制造?”季陽問道。
“很簡單,把你那10%股份的價值增加,或者份額增加。”沈海林道。
現在可以確定的人證就是季陽,也是最穩妥的證據,缺點是這個證據分量不夠。沈海林想了一個辦法,增加季陽這個人證的分量,最大限度保證死刑。
“原來你們也會玩這套,不錯,比省公安局那個唐正儀好多了。”季陽夸了他一句,要是唐正儀來辦這個案子,肯定不會想到這個辦法。
“你認識老唐?”沈海林愕然,由于那件事剛發生不久,在那之前沈海林已經結束了對季陽的暗查。
“在省城的時候,發生了一點誤會。”季陽沒有解釋。
“老唐為人很不錯,就是性格太古板,做了二十幾年還是個支隊長。”沈海林略顯感慨,其實他和唐正儀原本是朋友,為人處世的方式不同。
“豈止是古板,一點不懂的審時度勢,就是一本活脫脫的法律書。”季陽翻個白眼。
“這個形容很貼切,他這人就喜歡死記硬背,不知道靈活運用。萬事變化莫測,若一味按照規定去做,又怎么跟得上變化。”沈海林道。
“有道理,我也這樣認為。”季陽道。
“……”
正談公事,突然聊起人生。
端木妍和吳鎮長有點發愣,這兩人什么情況?(未完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