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看你們就是沒有親眼看到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有多慘,看來有機會,得把你們都派到民間去賑災,去看看才行。”季陽說道。
百官低著頭不回話,他們算是明白了,這位主壓根不怕東瀛小國。南洋總督步驚云,至今依舊駐扎在東瀛,隨時準備開戰。
“皇影,你不用在這裝可憐了,趕緊回去把朕的話告訴天皇。他的時間不多,一個月內若是沒有回復,朕便下令步驚云攻入關西京都。”季陽說道。
皇影露出了絕望之色,打不過也賠不起,這次東瀛真的要大出血。何止大出血,簡直骨髓都要被敲出來,可是天皇敢反抗嗎?
他不知道,為今之計也只有把這件事告訴天皇,看他什么反應。
皇影退下之后,季陽掃視百官道:“國雖大,好戰必亡,不過既然打了就要拿回失去的東西。我們打戰不僅是為了臉面,還要顧及整個中原的利益,那么多百姓遭災,多半是因為東瀛人燒殺搶掠。諸位若是認為朕太苛刻,大可以捐獻銀兩賑災,你們捐獻多少銀兩,朕就免東瀛多少賠償。”
文武百官的臉又熱又臊,心想這位主怎么不按規矩說話,人艱不拆啊。
“臣有本奏。”太傅辰央站出來。
“準奏。”季陽說道。
“啟稟圣上,此次中原易主,根本原因在于武林門派作祟。臣以為應當大力整治各門派,否則滅了一個無雙城,還會出現一個青龍會。”辰央說道。
群臣皆以為然,武林門派一直是中原的毒瘤,大大小小布滿全身。
歷代皇帝都想管制武林門派,采取最多的方法就是扶持幾個門派,列如明朝就扶持了泰山派,封為泰山北斗。扶持幾個門派打壓一些門派,這種手法是很好用的,但是不能根治。
“的確,武林門派必須整治,趁著這次中原大大小小的門派都遭到無雙城鎮壓,正好可以改革一番。這樣吧,從今往后不要叫門派了,所有武林門派通通改制為書院。”季陽說道。
“武林門派改制為書院,這樣也行?”百官交頭接耳,季陽的思維太跳脫了。
“臣以為萬萬不可,武林門派粗俗野蠻,改制為書院有辱斯文。若是民間孩童去這樣的書院學藝,豈非助長民間尚武風氣,長此以往國不將國。”禮部尚書廣永祥道。
“助長民間尚武風氣不好嗎?”季陽問道。
“武夫犯禁,倘若百姓尚武,不講禮儀,不講規矩,不講道理,動則拔刀相見,拳腳相加,這天下哪里還有安詳之地。”廣永祥道。
百官紛紛點頭表示認可,他們的想法也是差不多的。
“百姓尚武,便不講禮儀,不講規矩,不講道理,這是什么道理?朕也是習武之人,你們之中也有習武之人,莫非我們都不講禮儀,不講規矩嗎?”季陽反問。
季陽與人辯論有一個習慣,就是不直接反駁他,而是反問他,或者把矛盾轉嫁到對方身上。就像之前東瀛賠償一事,你們說不要逼迫東瀛,可是賑災要錢。
行,我不逼東瀛你們出錢,果然沒有反駁了。
“我等讀書之人,豈能與那些目不識丁的粗鄙之人相提并論。”廣永祥表示很氣憤,竟然拿百官跟那些泥腿子比,泥腿子是講道理的人嗎。
“那就讓他們讀圣賢書,既然改制為書院,自然不能只練武。改制改制,把師徒相承改成師生相承,把練武之地改成文武并進。就跟星宿書院一般,文也要學,武也要學。”季陽說道。
“這…”廣永祥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駁,總不能說人家讀了圣賢書也是泥腿子,豈不是侮辱圣賢。
“朕就不信了,圣賢書連蠻夷都能教化,會教化不了民間武夫。還是說諸位認為圣賢書無用,教化不了本國的武人?”季陽又問道。
“上古圣賢,教化萬物,自然可以教化那些武夫。”廣永祥說道。
“既然如此,便照朕的吩咐做。”季陽下了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