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曉曉帶著人清理了一下小鎮周邊方圓七十多里,抓了一千多個土著,送回中原當勞工。因為小鎮人口較少,應曉曉沒有繼續折騰,而是把心思放在移民和建設上面。
經過上次的事情,應曉曉覺得季陽的手下不靠譜,她決定訓練一批忠心的戰士。但移民多數不會武功,偶爾有幾個武者功力都很弱,明顯不足以訓練成標準的戰士。
按照季陽現在的標準,至少五重境界才能成為士兵,應曉曉不求那么高標準,三重境界還是要的。因為黎州土著整體較弱,有一支三重境界的千人軍隊幾乎可以橫掃大陸。
于是應曉曉在小鎮里辦了一所學院,就叫黎州書院。招收了兩千多名移民孩童,都在十二歲以下,根據星宿書院的模式進行培訓。
應曉曉以前就是教書的,因此她很清楚該怎么洗腦,她親自撰寫了一部黎州特色政治文化基礎教材。這部教材的名字叫《黎州志愿》,上面先把移民都描述成志愿者,他們為了開辟一片美麗的新天地,不辭辛苦不懼危險自愿來到這里。
她把建設王國這份事業描寫的極為崇高,率先得到孩子們的認同感,培育他們的榮譽感。應曉曉把自己描述成王國的領袖,領導大家來新大陸建設新家園,一個沒有壓迫,沒有災難,團結有愛,萬眾一心的國度。
關于新國度的未來景象,應曉曉添加了很多私貨,力求在培養孩子們的理想的同時,讓他們認同應曉曉這個領袖,認同她是新國度的希望之光。
《黎州志愿》最終要告訴孩子們一件事,應曉曉就是未來的希望,是希望之光。她是黑暗中的黎明,她是指引方向的燈塔,只有她可以帶領大家建設一個幸福美麗的新國度。
應曉曉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寫完這部洗腦教材,她看了好幾遍,確認沒有問題,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應曉曉仿佛看到了她自己一揮手,百萬大軍勇往直前,當她遭遇危險時,身邊的戰士拋頭顱灑熱血,不顧一切要守護她這個希望之光的景象。
只有我才能領導大家建立一個美麗自由的新國度!應曉曉差點把自己都洗腦了,為這份崇高的事業感到自豪。當然,她是絕對不會搞美帝那一套的,美麗自由可以,民主就算了。
就在這時,斥候傳回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發現了許多滅亡的土著部落。根據斥候的探查,那些部落應該是發生了瘟疫之類的疾病,他們無法抵抗這些疾病,大片大片的死去。
應曉曉深怕疾病蔓延到她的小鎮,于是搞了一次衛生治理,并派軍醫去探查。最終結果顯示,這些土著得的其實是天花,在中原很常見的一種疫病。
此時中原已經差不多普及了種牛痘的技術,所以天花得的抑制,漢人擁有抗體。但是在這片封閉的黎州大陸,土著們從未接觸過天花,這種疾病對他們來說猶如死神。
“應該是我們帶過來的,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應曉曉不知該慶幸還是愧疚,其實她一直對土著的處理挺苦惱的,因為要把土著全部轉移到中原不切實際,但是屠殺這種事她又做不出來。現在天花幫了她大忙,估計土著們要死掉不知多少。
天花使得小鎮安靜下來,應曉曉親自去書院講解《黎州志愿》。果然,她對新國度的描述極大吸引了這些孩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被應曉曉畫上了專屬的顏色。
黎州小鎮確實比孩子們之前的家園更美麗和諧,所以孩子們很快認同了應曉曉的理念。只洗腦了幾天時間,應曉曉便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增強許多,他們不用老師和大人催促,會自覺地苦練武功,苦學文化。
移民還在進行當中,每個月都有一批新移民送過來,黎明小鎮的人口很快增長到了三十七萬多。書院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達到三萬多孩童后,應曉曉不得不分地區開設分院。
除了教育之外,應曉曉最重視的是工業發展,現在中原正在推廣織造煉鋼船炮,各種蒸汽設備。黎州灣的魚類十分豐富,應曉曉首先發展的就是造船業。
她從中原,瀛洲和康州弄了很多工匠回來,各行各業都有,造船的最多。其中一些工匠參與過之前東瀛艦隊的建設,技術精湛,加上星宿工坊的技術支持,黎州小鎮已經能織造百米大船。
黎州內陸的鋅鉛金銀等礦脈十分豐富,應曉曉當然不會放過,她找到了兩個金礦和五個銀礦,采集之后進行簡單的冶煉,然后送到中原換取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