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電報公司的任務,是從各個省份同時開始的,先把省內主干線連通,然后各省相互連接,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電報網。中樞自然是京城,九邊重鎮全部連通,南方沿海省份全部連通,中西部省份全部連通。
電報的出現,在中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所有人都對這種可以千里傳音的工具很感興趣。不過季陽暫時沒有對民間開放電報技術,所有電報公司都是星宿工坊和工部聯合建設的,也只有南北兩大商會和朝廷可以使用。
兩大商會和朝廷的人都感覺到了電報的便利,有了重要消息和決策,相隔萬里之遙,原本需要數月才能傳達的信息,現在只需要幾秒鐘就搞定了。信息傳遞對商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電報使得他們可以隨時掌握全國各地的商業信息,運籌帷幄。
朝廷也一樣,錦衣衛和御劍閣擁有了內部電報系統,真正成為了季陽的耳目。連偏遠的西部地區,哪個山疙瘩里的少民部落造反了,季陽都可以在一個時辰之內得知。
歷朝歷代多次拿下西部地區,但是因為少民經常造反,鞭長莫及,西部地區一直沒有納入實際控制范圍。電報一出,朝廷基本可以控制住西部地區了,無論南北東西邊境都變得穩定許多。
要說漢人吃苦耐勞的精神真不是蓋的,這么龐大的電網,換成別的國家沒有十年別想建成。但是季陽只用充足的糧食和微薄的薪資,全國各省就有四十多萬百姓響應號召,在短短一年半內搞定了電網主干線。
估計是以前的徭役制度太可恨了,現在廢除了徭役制度,百姓幫朝廷做事不僅能吃飽飯,而且天天有肉吃,能拿一定薪資,都覺得很滿足。
主干線建成之后,還要繼續細分到各個縣鎮,所以電報網工程還未完成。按照季陽的計劃,要讓每一個村落都連接上電線,一個鎮至少要有一臺電報。
電路帶來的好處還有電燈,一種比電報更容易普及,惠民的好東西。紫禁城已經全部裝上電燈,到了晚上再也不用點幾萬盞油燈,蠟燭,燈籠,只要按下開關整個紫禁城馬上明亮起來。
值得一提,因為基礎建設比文化普及的步伐更快一些,很多人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好處,卻完全不理解科技這玩意。
電報電燈一出,許多人都高呼當今圣上有呼風喚雨,操縱雷電,神鬼之能。一些愛拍馬屁的官員明知道不是季陽的本事,也跟著說成是季陽的能耐。
季陽并沒有強行破除封建謠言,只是暗中加快了教育普及的進程。只把門派改制為書院顯然是不夠的,關鍵是建設民間書院,教授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等知識。
與此同時,南北兩條鐵路也有了進展,北邊鐵路從蜀川到銀川已經開通,南部鐵路從蜀川到嶺南已經開通。
正好呼應和韃靼瓦剌建設馬市的國策,銀川成為了中原和韃靼交易的重要城市。在銀川交易得到的牛羊等物資,可以通過火車直接運送到蜀川,再從蜀川轉運到嶺南,前后只需一周時間。
藏區的交易也一樣,先運送到蜀川,然后轉運到嶺南地區。
蜀川作為西北南部的中轉站,加上以前季陽在蜀川大力發展,自然成為經濟發達地區。即便蜀川的工業轉移走,僅憑農業和中轉站這兩項,便可以給蜀川帶來巨大利潤。
而在鐵路沒有開通時,從銀川到嶺南至少要三個月,而且路途艱難,走到嶺南牛羊不知死掉多少。
另外,京城到吉州的鐵路也已經開通,方便控制遼東地區。
“告訴秦霜,三日之后發兵后金,三個月內拿下其全境!”京城電報局內,季陽親自通過電報,向吉州總督府發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電報軍令。
嘟嘟,嘟嘟嘟,嘟嘟......
電報員迅速按動電鍵,使用暗碼把季陽的命令發給吉州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