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喬和安傻乎乎的,沒接觸過家里的生意,也不知道想事。
他還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當初他們和喬和安這般年紀的時候,雖未接觸家里的生意,卻也開始關心,并旁敲側擊或打聽到一些事情。
似喬和安這般,喬天富都不敢跟他說生意上的事情。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當然不是喬和安一個人的問題。關鍵在于喬和安的母親韓氏。韓氏之前兩個兒子都成了商人,她希望培養一個兒子讀書,去考科舉。
喬天富也希望家里出個舉人,于是欣然同意了韓氏的計劃。之后但凡生意上的事情,他們從不跟喬和安說,一門心思叫他讀書練武。
喬和安是在書院和練武場長大的,接觸的也多是書生武者。就算不讀書不練武,他也很少參與家庭會議,有時間就跟同窗跑出去游山玩水,或者騎馬狩獵。
因為季陽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喬和安羞與同學說家里的事情,下意識抵制經商。也正是這種自卑心理,家人不想他接觸生意,他自己也不愿意接觸生意,最終造就了這樣一個喬和安。
“爹,您該不會做了什么對不起良心的事情。”喬和安雖然不清楚家里的生意,但是有點腦子,聽出了父親話語中的破綻。
“我能做什么事,你不懂,去書房看書。”喬天富不耐煩道。
“是,我不懂。”喬和安豈會真的那么傻,他不愿跟父親辯駁,也不想參與進去,于是掉頭就走。
喬和安并沒有回書房,而是走出家門到外面散心。
走在街道上,他看見不少人在討論最新一期報紙的君與民說。跟父親的憤怒不一樣,街道上這些老百姓,大多都對皇帝的言論十分贊同,有的甚至被感動了。
那句我不習慣太昊皇朝的百姓習慣卑躬屈膝,深得民心。瑞雪兆豐年的解釋,讓百姓對即將到來的災難的憂患減輕了許多。
大部分老百姓都種過田,知道季陽說的沒錯,土地也需要修養。本來對抗災有抵觸心理的人,主要是怕得罪老天爺,現在一看老天爺只是想讓土地休息,并非誠心懲罰,那也沒必要怕了。
而季陽所說的機遇,也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尤其是商人。許多商人對季陽出臺平價令很不滿意,看到季陽的提示后很快反應過來:不能在中原撈錢,咱們可以去國外撈錢。于是商人們再次行動起來,無非是屯糧,并派人去周邊國家打探消息。一旦周邊國家發生了糧食衣物以及燃料短缺,就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候。
季陽支持老百姓舉報無良地主,不仁豪強商貪官,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百姓并非不通情理,官府要管這么大的中原的確很難,若是天下人都來監督不平,自然更好一些。
雖然不是每個百姓都有這心思,但是遇到了,肯定要說出來。還有一些俠義心腸,精力旺盛的,搞不好會專門去做這些事情。
“原來皇上這么年輕,俊朗不凡,而且只有四個妃子。”幾個年輕女子聚在一起,拿著報紙討論皇帝的相貌和私事。
喬和安豎起耳朵聽了一下,不禁偷笑,這些女人姿色尋常,連他都瞧不上,竟然還妄想嫁入皇宮。
剛走沒幾步,喬和安突然看見前方河邊一對美麗的倩影,不禁駐足看去。只見那一對美人都是二十多歲的模樣,穿著改過的道袍,腰佩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