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進京的時候,已經看到許多騎自行車的人,也知道這玩意的好處,之所以如此表態不過是捧場而已。尹浩初已經不是第一次當買辦了,他來的時候就知道,圣武帝肯定又會給他推薦新產品。
不過尹浩初并無抵觸之心,因為每次有新產品,他們大批量購買之后,可以轉運到南洋其他一些更偏僻的國家,當中間商賺不少錢。
“呂宋的情況,步驚云已經在奏書里跟我說了,不好辦啊。你也看到了,受災的并非你呂宋一國,我太昊皇朝雪災更重,六月飛雪至今,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前兩天連向來暖和的杭州,太湖都結冰了,可以騎著自行車在太湖上面逛,你說是呂宋更難還是中原更難。”季元面色變得嚴肅起來。
“中原的確比呂宋冷得多,不過我從江陰港一路到京城,所過之處,雖然也看到一些百姓艱難度日,卻不至于饑寒交迫,至少可以吃飽飯。”尹浩初道。
連偏僻村子的百姓都能吃飽飯,這在呂宋是很難想象的。別說雪災,就是平常時候,呂宋也有很多百姓因剝削而家破人亡,吃不飽飯,骨瘦如柴。
“這都是我太昊皇朝上下,眾志成城,富豪士紳紛紛捐款,才能在災年讓百姓吃飽飯。若是僅靠我朝廷一己之力,別說讓百姓吃飽飯,下面不造反就不錯了。”季元說道。
“太昊皇朝上下一心,不正說明圣武帝深得人心,朝廷教化有度么。皇上,下臣懇請太昊皇朝發兵呂宋,鎮壓亂民。”尹浩初又跪下來。
季元說中原也難,尹浩初壓根不信,一路走過來看到的盡是繁華熱鬧,下雪天,街頭包子鋪還在叫賣熱騰騰的包子。從江陰港走過來,尹浩初就沒見過幾個因饑寒淪落街頭的人,人人有事做,冰天雪地里還在修路,老百姓雖然辛苦,也會抱怨,但那精神頭足足的。
這一幕幕徘徊在腦海里,尹浩初欲哭無淚,呂宋別說鄉村,連王城百姓都餓死了不少,各地亂民造反,王位岌岌可危。
太昊皇朝的雪中景象,對尹浩初來說十分震撼,他在明朝時就來朝貢過好幾次。雖然明朝已經十分強大了,但是民間的情況比此時亂得多,絕不可能在雪災時依舊如此繁華。
“呂宋乃是我朝臣邦,朕自然會發兵救援。辰央,這件事你們內閣跟他們商量一下,拿出一個章程來給我看。”季元看向辰央道。
“臣遵旨。”辰央作揖道。
“多謝圣武大帝。”尹浩初感激涕零,再次行五體投地之大禮
內閣已經習慣季陽和季元的行事風格,也知道皇帝想要什么。
跟尹浩初等人商談的時候,主要說明軍費問題,起初由太昊皇朝墊付,替呂宋鎮壓亂民之后,要由呂宋來補償。尹浩初也很上道,主動簽訂了一筆購買自行車,香皂,蜂窩煤,絲綢,棉衣,糧食等物資的訂單,金額高達三千萬兩。
呂宋拿不出這筆錢,所以決定割讓三個島嶼給太昊皇朝,一個島一千萬兩。三個島嶼面積不小,加起來比琉球還要大一些,乃是一省之地。
不過這筆訂單,也要在太昊皇朝幫呂宋鎮壓亂民,穩定政權后才能生效。
有人出軍費練兵,還談成這么大一筆訂單,季元感到很滿意,于是批準了出兵呂宋。當然不是馬上出兵,而是提前幾個月準備,待來年天氣暖和一些再出兵。
“呂宋國小,鎮壓一些亂民而已,這件事交給雇傭兵去做。”季元說道。
“臣明白,回去就給雇傭兵發電報。”兵部尚書曾宗成道。
“進軍中亞的事情也要做準備,這是一次十萬里遠征,艱苦卓越,交給某一支軍隊不大好。這樣吧,從各個部隊抽調志愿軍,組成一支遠征軍。各省各地的駐軍,只要自愿都可以進入遠征軍,名額限十萬。盡快辦好遠征軍的事情,抓緊操練。”季元說道。
“臣遵旨。”曾宗成第一次聽到志愿軍這種東西,覺著挺新鮮的。
十萬里遠征,組建志愿軍的命令下達之后,立即在各省駐軍掀起了一輪報名狂潮。
因為太昊皇朝的強大,打戰不像以前那么慘烈艱難,對付周邊一些國家幾乎可以碾壓,所以很多人都想立戰功。十萬里遠征聽著唬人,但是那些年輕氣盛的青年士兵和將領,在軍營里憋久了哪管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