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杰有著很明確的計劃,首先第一步就是制造機器人,不管是工程挖掘機器人,還是程序設定制造機器人,都是蘇杰的首要目標。
機器人的數量是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所以,蘇杰設定的第一步并不是制造基地。也不是開采礦石,而是制造機器人。
星夢號上面有著從新陽市地下基地攜帶過來的生產線,和一些基礎物資。機器人生產線隨時可以進行生產。
但是,極幽星的引力環境,大氣壓狀態。以及那零下一百八十多度的極低溫度,都不得不讓蘇杰設計改裝一下機器人的適應環境參數。
想要在這里個環境下運作的機器人,必須要有著良好的精密設置,蘇杰目前缺少的是機器人數量,所以,蘇杰要提前將各項參數,針對極幽星的特殊環境。設計一款針對性的機器人。
與其說是機器人,還不說是開采機器工具,蘇杰所設計的這一款機器人,擁有著履帶式的車輪,呈現像是一輛裝甲車一般,上面覆蓋著信號接收器和核心運轉智能程序芯片。中間是凹槽形,屬于裝載物資,四周都是各式各樣的機械手臂,有開采,有挖掘。有搬運,有探測等等,看起來就像是手舞足蹈的蜘蛛怪物一般。
樣子雖然難看一些,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效果卻比人形老式機器人的效率要高上十多倍。
機器人生產線很快就在這露天的山谷平原上安裝好了,新型機器人的各項參數也設計出來了,蘇杰開始將生產線鏈接到星夢號為止不多的能源儲備上。
生產線開始啟動起來,一項項的基礎物資開始運輸起來,一道道程序開始啟動起來。
整個機器人生產線呈現出流水線作業般運作,蘇杰目前有著十臺生產線,但是現在還只啟動了一臺生產線。
蘇杰還需要實驗一番,看看實際效果,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些。
半個小時后,第一臺新型機器人正式下線,蘇杰將他命名為極致一型機器人。
小家伙興致勃勃的嚷嚷著,這一次實驗操作要自己來。
極致一型機器人在小家伙的控制下,開始著各項操作,蘇杰站在一旁,開始收集著各項數據。
實驗大獲成功,各項數據都很正常,基本上堪稱完美,沒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蘇杰確認了一下數據分析,立刻開始下達命令,全力啟動生產線的運作,極致一型是需求輛最多的機器人,目前蘇杰十條生產線全力運作,基本上可以達到每小時三百臺,目前星夢號的能源還算充足。
一輛輛極致一型機器人從生產線下來,開始向著礦產區域前進,進行挖掘開采任務。
蘇杰接著設計,按照不同的分工,又制造出來極致二型機器人,然后,隨著各種分工的不同,有的負責提煉,有的負責制造基地,有的負責維護等等等等,又開發出了三到八型號六個類型的機器人,而最初的兩百臺機器人,則負責這些機器人的統籌規劃。
就這樣,所有機器人開始在這個山谷平原上忙碌起來。
各種調控的機器人針對兩個礦產井然有序的運作起來,而最初的那兩百臺機器人就是這些機器人的大腦。
蘇杰并沒有耗費大量精力,為這些機器人制造按照核心芯片。他們并不需要過多的智能程序設定,只需要完成最初的兩百臺智能程序機器人所下達的命令即可。
ps;有書友建立了一個vip群,只要訂閱了本書的讀者,有興趣的,可以加進去一下。群號;241724471(此字數免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