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表面總體上大多都是坑坑洼洼的,許多地方都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撞擊坑,.更新最快這中撞擊坑是必然的,一個恒星系在形成初期總是混亂的,雖然天羽系這兩個恒星系已經不是初期狀態,但是由于星云形成初期,并沒有像蘇杰計算那樣,形成一顆巨型恒星。
而是受到外力影響,一片星云化作了兩個星系,所以這些小行星帶還充滿著恒星系形成初期的那種混亂。
蘇杰所選擇建筑基地的地方是一顆巨大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的直接達到了一千二百公里,這幾乎是月球的三分之一大,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引力現象,只不過,這個引力十分薄弱,對于正在公轉的小行星帶幾乎沒有多大影響。
或許在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之后,這顆小行星的引力會越來越大,所構筑的行星帶將受到它的引力影響,經過漫長的時間發展,形成一顆行星,不過,由于這個小行星帶距離恒星位置實在是太多遙遠,當這顆行星成型之后,注定會脫離兩個星系引力的束縛,從而形成一顆流浪星球。
小行星是一個星系最初的物質積累,一顆行星的形成,就是靠這種小行星在不斷的撞擊來完成的,在一個星系中,一顆恒星的質量占這個星系的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六。
這是一個恒定的數據,當然宇宙中也有例外。
就好比這個小行星帶的物質總比重,占據了這兩個恒星總質量的百分之二十,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據了,蘇杰知道,太陽系中,太陽占據的太陽系的總質量的百分九十五。而九大行星和無數的小行星天體隕石,包括各種衛星,才占據太陽的百分之五。
這種小行星帶是一個星系的起源。
他的形成也是因為星云變化的影響,小行星帶中所蘊含的物質是十分豐富的,它包含了各種礦物質。
蘇杰所選擇的地方就是這顆巨大的小行星上面。
背靠兩大恒星星系,這顆小行星公轉一周大概需要兩百年的時間。他的公轉速度達到了一萬公里每秒的速度。
這樣速度下來的小行星時刻在發生猛烈的撞擊。
蘇杰所選擇建筑基地的位置處于一個深坑之中。
在外表來看,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巨大的洞口,幾乎占據整個天體的四分之一大小。在這里幾乎不用擔心遭受到其他小行星撞擊的危險,也不用擔心會被惡意文明的偵測預警飛行器所發現。
這里是相當的安全和隱蔽的。
而且這個地方十分的寬敞,足夠蘇杰停放更多的物質儲備。
蘇杰首先要建設的,是一座巨大無比的科學研究所,在這座科學研究所內,蘇杰將建立制造一臺超級巨型大型計算機,這次將采用更新的先進技術。對于自己以后的科技發展提供龐大的計算力。
蘇杰很清楚的知道,只要自己的計劃實施成功了,那么這里將會是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