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一些貴重稀有的金屬礦產等等。
每一項都不是很多,只有那么幾十萬噸的樣子。同時,蘇杰也開始著手準備了科技技術方面的一些資料。
蘇杰所提供的資料技術用全面的話來概況都是屬于小眾方面的,也就是說這些科技技術都是蘇杰通過建模數據參數分析研究,能夠媲美于四級初期文明的科技技術資料。
這也算是蘇杰取了一個巧,這些科技資料,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能夠延伸更多的科技資料,其實不然,這些只是一些三級文明科技發展到了極致的科技成功。
比如說無線電磁波的即時大功率通訊技術,從字面含義上來說,就是無視距離,無視空間的進行遠距離即時通訊,這似乎是一個很有發展延伸的科技,對于四級文明來說,掌握即時通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蘇杰通過對對方的研究,已經很清楚,對方對于這個方面的科技技術研究還在進行中。
所以蘇杰才選擇這個技術,其實,無線電磁波對于即時通訊方式來說,已經是十分落后的方式了,雖然也能夠達到即時通訊,但是在能量的消耗上面是十分巨大的。
這個即時通訊方式,應該是量子力學的通訊方式,在同等效果的狀態小,量子力學即時通訊只相當于無線電磁波即時通訊的百分之一。
所以說蘇杰只是賣了一個巧。
三天的時間,這是天羽文明所提出來的時間限定,蘇杰知道,對方不像自己一樣,工作效率絕對沒有自己快,這是因為兩大文明科技體系發展的模式決定的,畢竟沒有哪一個文明會像自己這樣,達到如此完美的模式。
畢竟智慧生命種族的發展都是由時間的沉淀來孕育的。
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簡單的一點來說就是,一個科學家的壽命倘若有一百年,從五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想要將自己文明的科技全部學習透徹,那么所需要的時間最起碼要到三十歲,這個時候,基本上就能夠進入到為文明科技水平程度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一年齡階段的分析數據還是蘇杰通過建模數據分析的出來的資料,倘若這個文明的科技水平文明等級越高,那么這個年齡階段就越要往后面推移。
同理,天羽文明想要整理出自己的科技文明技術,和一些儲備物資,都是一個道理。
文明越發達,那么所擁有的物資和科技就越廣泛。
三天時間,基本上是天羽文明的極限了。
從這一點的數據參數上來分析,蘇杰基本上大概就得出一個基礎的推論。
看來天羽文明進入到四級文明初期并沒有多長時間。
ps:
ps;感謝“會飛的小魚兒”月票支持!真心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