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的爆炸,只能發生在一定質量的恒星上面,并不是每一顆恒星都有資格發生超新星爆炸的。\|頂\|點\|小\|說\|2|3|u|s|.|c|c|
恒星的自然老化,以這種宇宙中最悲壯的方式死去,這是有著一定的條件。
必須要達到這種內在的要求,恒星才會在最后時刻,以最炫麗的方式,發生爆炸。
恒星的壽命與質量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質量越大,壽命就越短。能夠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恒星,其壽命普遍只有幾千萬年,就像這顆藍矮星,可以說,它已經走到生命的尾端,最多不過三四百萬年的時候,到那個時候,聚變反應過后,就會因為一系列反應,從而從恒星內部,爆發出超新星爆炸。
甚至宇宙中還有些恒星,其壽命只有幾百萬年而已,那種恒星,屬于巨星,其質量幾乎是太陽的幾十倍,甚至接近百倍。
因為他們的質量越大,就越需要核心來提高更多的能量以對抗自身的引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它們的核融合反應要比一般恒星劇烈許多,每秒種都有數億噸以上的物質被轉化成了能量。在如此劇烈快速的物質轉換之下,就算它們的體積質量再大,都無法支撐太長的時間。
這就好比,一根蠟燭,他能夠燃燒幾十分鐘。但是一堆柴火,最多也就燃燒幾分鐘而已。其燃燒的體積和質量有著這樣一個關系。
幾百萬年的壽命,在宇宙的尺度來說,只是轉眼一瞬間的事情。在生命的尾端,這些恒星會以超新星爆炸的方式壯烈的死去,為整個宇宙呈現出一場慘烈的宇宙焰火。
這是宇宙之中最壯麗的事情,一顆恒星的死亡。卻會為生命的誕生帶來許多的契機。
這種恒星爆炸的方式雖然悲壯,但是卻是宇宙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可以說,沒有超新星。沒有這些大質量恒星,宇宙之后或許就不會有生命。整個宇宙將會是死寂一片。
因為元素周期表之中,所有比鐵更重的元素,全部都是在超新星爆炸或者大行星相撞之類的事情產生出來的。
因為恒星聚變只到鐵為止,它智能聚變鐵元素及其以下的元素。
然而超新星爆炸的一瞬間,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都被產生出來了,并且被巨大的爆炸威力,灑進了宇宙星空之中。
超新星爆炸賦予了這些物質強大的動能,他們會向宇宙之中擴撒。形成壯麗的星云。然后再經過漫長的歲月,獲得了一定條件滿足,他們會重新聚合在一起,如果它們的聚合體質量足夠大,便會形成一顆新的恒星,這也就是所謂的二代恒星,或者三代恒星,如果質量不夠大,它們便會形成巖質行星,或者氣態行星。
如果剛好這顆巖質的行星正好處于一顆年輕而又穩定的恒星旁邊。它們在獲取到合適的溫度之后,在構筑這顆行星的豐富元素支撐之下,在它們上面就可能慢慢的發展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