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張益達點了點頭,穩住有些因為緊張而慌亂的心神,沉吟片刻,然后說道。
“小的認為陛下必勝有四個原因。”
“其一,陛下的文治武功完勝那并肩王。眾鬼皆知,這并肩王之前不過一個農夫,空有治國妄想,后雖得天之助獲治理半國之機緣,但其是爛泥扶不上墻,治下民不聊生,治民紛紛棄而逃之。而陛下,雄才大略,不僅治國有方,且頗具軍事才能,以一國之力,吞并其余兩國,促成此冥土之一統,此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并肩王那等沒見識的愚夫,定然勝不過陛下您。”
“其二,陛下民心所向,而那并肩王被民眾棄之如敝履,陛下必勝。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治下,民眾各司其職,安居樂業,他們自然心系陛下,陛下軍隊所到之處,必然是簞食壺漿以迎之,反觀那賊子,民眾棄之,厭之,自然不會樂意見到他們取勝,所以自然會有群眾自發的去抵擋他們,當然,這個抵擋不一定是在正面戰場,畢竟一場戰爭關系著好多方面,他們一定會盡己所能,幫助陛下抵御,眾志成城,何愁不能敗那反賊。”
“其三,拋開一切,單論手下的軍事實力,也是陛下完勝。陛下治下民眾,數倍于并肩王,可組之師,自然也是數倍與并肩王,在數量上,我們必然占優。陛下的軍隊,軍容齊整,令行禁止,軍帥一心,小的雖然沒見過陛下的大部隊與并肩王的大部隊,但是單單從城門守衛,已經各自近身使喚的兵士便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陛下的軍事實力必然強過那并肩王。”
“其四,陛下平定并肩王之叛亂,乃是以有道伐無道,在道義上,國王必勝!”
張益達說的慷慨激昂,實際上卻是偷換了概念。
這些話看似井井有條,并且十分在理,但是事實上卻是沒有一點實際的參考價值,根本就沒有正面回答國王的問題。
張益達說完,低下了頭,心中忐忑,等待著國王的反應。
國王聽完張益達的一席話,臉上的表情但沒有張益達想象中的那么喜悅,沉默了良久,才緩緩開口了。
“你真的只是個冒險家?我到覺得你是個油滑的政客。”
張益達聞言覺得要壞,抬起頭,就要出口解釋,卻被國王擺擺手制止了。
“這不是貶義。你分析的不錯,雖然依舊不算直接回答了我的問題,但是你這樣偏題的答案也算是不錯的。”
張益達聞言汗顏,自己的小心思果然是一點也沒有瞞住這個老鬼。
“你的所有的話都很有道理,但是唯一漏了一項,而漏了這一項,便使得你所有的話都是廢話。克瑟爾,帶他下去吧,暫時不要讓他離開,不過也不要過分約束了,等戰爭結束,若是我勝了,你便給他個牌子放他離開,給他自由。若是我負了,那以后的事情我可就管不了了,你就隨他去吧。好了,你們下去吧。”國王說最后這些話的時候,樣子很是頹廢。
克瑟爾看到國王的樣子,有幾分不忍,但是最后還是沒有說什么,默默地帶著張益達離開了。
張益達并不是真的不懂,也不是沒有想到國王口中的那一項,他知道那一項的存在的影響,只是故意沒有算上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