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記看向身邊的農民,“看到沒有?你們不用擔心銷路的問題,有人已經替你們打聽好了。”
幾個農民紛紛點頭。
常書記道:“咱們啊,分工合作,你們就把地種好,回頭辣椒我和劉總給你們想辦法。”
隨后兩人一起從試驗田出來,返回鄉政府。
劉三峰向常書記吐露了自己拿捏不準的想法。
常書記吸了口氣,“三峰啊,再好吃的飯,也是一口一口吃的,在高的大樓,也是一層一層蓋的,空中樓閣是不存在的。
明白嗎?無論選擇那一條,你切記住,第一,量力而行,能做多少做多少。第二,打牢基礎,基礎不行,再高的樓也容易坍塌。”
劉三峰點點頭,“常書記說的是,我好像已經明白了。”
……
過了兩天,崔東生和老高從南方回來了,兩人去老干媽辣椒廠進行了考察,回來之后,將情況反應給了劉三峰。
劉三峰聽了之后,微微點頭,“貿易,生產,咱們兩手一起抓!今年和道合棉業,不,應該說是道合椒業繼續合作,馬上開工建設冷庫和生產車間!”
“冷庫?”崔東生一愣,“這東西得是大投資吧。”
劉三峰點點頭,“初期建設估摸著得一兩百萬。”
“這么多!”兩人吃驚,“建設冷庫做什么?”
劉三峰笑道:“這個你就不懂了,這倆年隨著辣椒形成產業鏈,情況也越來越成熟了。他們百分之九十的辣椒都是進口,前些年進口的都是干辣椒,這種辣椒價格高,但稅更高。最近這一兩年,他們采取了另外一種形式,進口新鮮辣椒。
到了他們國家之后,他們用一種新式烘干設備,將新鮮辣椒進行烘干,這種新鮮辣椒成本低好幾倍,稅也低好幾倍,成本大幅度降低。
我今年和道合商定的,就是銷售新鮮辣椒!但是這種新鮮辣椒不容易儲存,一天就容易腐爛,要想出口,必須轉換成冷凍的方式,這樣才能長久儲存。”
崔東生和老高停著點頭,他們倆個跟隨劉三峰多年,成了劉三峰的左膀右臂,劉三峰一聲令下,三人當下開始行動,找工人準備蓋倉庫。
冷庫建設不是兒戲,需要去安監部門備案,需要找專家來制作施工圖,需要環保評價,在建設的時候,消防還要同時跟進……
在這方面劉三峰算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他尋找了常書記幫忙,常書記非常支持,當下找了安監局的人協助劉三峰一起來建設。
經過多日共同努力,劉三峰前期投資了一百五十多萬,建成了一座八百噸容量的低溫庫,采用的是液氨制冷。
冷庫建設完成,已經是八月初了,對機器設備進行一系列的調試之后,立刻投入了生產。
這這個時候,田地里面的辣椒也從無到有,從有變成大個,然后變的通紅,五千畝的試驗田掛滿了紅果,豐收在即。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