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地處荊襄,地理位置特殊,是流寇馬賊盤踞之地。∈↗,由于此地在道教眼中,是一處寶地。鐘靈毓秀,靈氣豐厚,所以,也有不少道士常年在此閉關。一些馬賊流寇借此大獻殷勤,紛紛成了修士們的徒子徒孫。有了這么一座靠山,干起活來自然目無王法,橫行鄉里。
此次剿匪,由楊帆牽頭,盧象升名義上說是朝廷,實則是他自己做得主。若是太平日子,這樣動兵的大事,一定要上報朝廷,然而這兵荒馬亂的,若是戰戰都要上報朝廷,那還不黃花菜都涼了。當然,朝廷也不會放任一方總兵為所欲為,這時候大明朝的特色就出來了。
宦官監軍,就是派皇帝信任的太監來監督。一些有自知之明的監軍還好,也就撈點油水,呆在軍營里吃吃喝喝,就完事了。打贏了討點彩頭,然后樂呵地回京領功。打敗了就都是將軍的鍋,和他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怕就怕有些沒有自知之明的廢物,以為皇帝委以重任,自己就是所謂的軍事大臣了。在戰場瞎指揮,還以為很威風。就如當初的土木堡之變,就是宦官王振一手釀成的。
這次剿匪,盧象升本來就有這個想法,楊帆一接手,他上京述職,也就更放心了。當然,也不可能由楊帆完全操控,僅僅如同當初在凌河城一般,做個幕后謀士罷了。這次來了兩個營,足足六千人馬。韓中軍、錢七夜他們天雄軍負責正面進攻,這另外一營湖廣軍則是嚴守待命。
本來這樣的剿匪。一個營都是嫌多的。這當初在陜地,號稱十萬大軍的起義大軍。僅僅一萬官兵就打得他們落花流水,這幾千匪眾。半個營差不多了。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帶了兩個營的兵力,以防不測。
二龍山之巔,白眉老道看著山上山下風起云涌,卻淡定地看著,好像一切都無關緊要。確實,要說起來,本來就沒有他什么事情。
“老祖,朝廷的人都到山腳下了。我們還是避避風頭。”童子一作揖,擔心道。他還是賣了個心眼,畢竟自己平日里吃喝,也拿了那些山匪頭子不少的好處。
老道須發飄飄,笑道:“現在知道麻煩了?要不是你們幾個貪懶,讓那些個土匪胡作非為,事情會鬧成這樣?”看著老道談笑風生的樣子,童子雙手一搭,跪下來自責道:“老祖教訓的是。弟子以后再也不敢了。”
“行了,下去吧。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咱們道觀清凈自守,朝廷的官軍也不會如何,二龍山還翻不起什么浪花。對了,你送兩封信給山上的,還有山下的。”老道從袖口摸出兩封信箋。“上面那封給山下高監軍送去,下面那封給山上匪寨的大當家送去。老道就做個和事老。免得這二龍山血流成河。”
老道似乎還是有些不放心,又說道:“務必要請高監軍三思而后行。這能不打盡量不打。然后也請這獨眼龍手腳規矩一點,這次定是踢到什么石頭,朝廷才下狠心來清剿的。”
“老祖,記不住了。說好的一句話呢?”童子哭喪著臉,小手指撥動著。
“癡兒!”老道怒罵道,“這么點事情還記不住,平日里吃飯你怎么沒忘記,快去!別給我偷懶耍滑。這次再偷懶,當心我罰你一個月不準出門!記住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