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筆。開始細細地。第一題,大明共分幾個布政司,幾個直隸。這……第一題有很多人就傻眼了。有些人就沒出過門,知道的地方,也就是自個兒那地方叫啥,哪里清楚這事情。于是乎,除了真的知道的。那些亂填瞎寫的人,在第一題就在心里將楊帆罵個一遍。
有些心態好一點的,立馬調整呼吸,沒事兒,這才第一題,一定是侯爺他想給咱一個下馬威。估計到第二題,這就回歸四書五經了,那還不……還不……吸……吸……二題,剛剛還在自我安慰的人差點要哭了。這第一題好歹還能蒙,填幾個數字就好了。
第二題,我大明幅員遼闊,請簡述南北氣候及種糧差異。
個題目。大部分的人內心是崩潰的,這算什么,自己還沒有種過田,有些人就沒有什么經歷,吃飯是知道的,至于吃的東西這么種出來的,就不清楚了。一張的兩個題目,對于楊帆的憤怒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高度。
楊帆瞟了一眼旁邊在的陳保德,已經臉上難子,“陳侍郎,您這上邊題目,您會幾道?”
“這個……那個……”陳保德擦了擦額頭的汗,“侯爺您這也太……太刁難人了。”
楊帆靠在椅背上,道:“你們啊,這是讀那些圣賢書讀傻了。這么簡單的幾個問題,若是都答不上來,不要說我了,就是目不識丁的百姓都會嘲笑這些木魚腦袋。”確實,楊帆出的題目,并不是什么難題。不過就是簡單的常識問題。這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隸,這就像我們知道五十六個民族一樣。
這第二題,楊帆也只是讓人簡述一番。南稻北麥總應該答得出來吧,若是連這點基本素養都沒有,這官也別想當了。
至于后邊的題目,也大抵考一些類似的題目。
不過,楊帆認為簡單的題目,在這些人眼里,那是難得有些過分了,都有一種要給楊帆跪下的沖動了,這是科舉嗎?這還是科舉嗎?
二十道題目,考了一天,有些人甚至沒有動一筆,這怎么做?等過了晌午,這考場的氣氛更加的沉悶了,離交卷只有兩個時辰,這寫又不會寫,這考的東西又不能胡謅,有些人還是白卷一張。
李郁歡也寫得眼睛暈暈的,不僅僅涵蓋歷史地理,里邊還包含了一些基本的軍事素養以及農業知識。他終于明白楊帆當初說的話是什么意思了,感情這科舉,真的是要動真格了。他想了想,有回過頭遍自己的答卷,當中的許多題,依舊不知道答案,有些題答是答了,還模棱兩可。
相比其他人,李郁歡算是答得夠多了。
某些考生翻到最后一張答卷時,終于淚流滿面,差點給楊帆跪下了,終于來了一道正常的題目。請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論述為官之道。有些人被前邊的題目折磨的都快發神經了,這才有了一絲想法,這讀了這么多書也該派上用場了,開始引經據典,想個圣人一般,開始指點江山,卻又不敢議論朝政,大抵引用前朝名人名言,開始了一段段的論述。
楊帆感覺今日也沒必要巡視了,這試題即使作弊也沒有會料到考的是這些,到了時間點,便主持收卷彌封,自己則是偷偷地從后門溜了出去,免得被一些喪心病狂氣急敗壞的人給堵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