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翎與楊守業幾句,雖說最終得到了完滿結束,但一旁楊國忠與王劍州卻是聽得云里霧中。待得再客套一陣,送走這對父子后,王劍州這才對唐翎躬身行禮,問道:“風云王,劍州不解……”
“具體詳細,我也不解,劍州侍郎你就別細問了。”唐翎苦笑,“當年我與太宗相交雖屬隋末亂世,但閑余間也時常以詩詞歌賦來打發時間。那八個字,便是他斷定我在這方面所得成就的關鍵所在。今日我將這八個字轉贈楊守業,希望他能從中得到啟發吧。”
王劍州聽后,似懂非懂。
另一邊,楊國忠父子回府的馬車之上。
楊守業雖未能順利拜師,但臉上神色滿足,仍舊在為唐翎給出八字要領而興奮。一旁楊國忠見他如此,不禁好奇問道:“守業,風云王這兩句話中,難道真的暗藏了什么玄機?”
楊守業臉上喜色不減,回道:“父親你有所不知,風云王給孩兒傳下的,并非什么訣竅,而是一種心境。得他這般指點,孩兒將來所得收獲更勝于拜他為師!”
“心境?”與王劍州一般,楊國忠聽后,同樣有點茫然。而楊守業見父親不明個中奧妙,也不故作神秘,開口解釋道:“風云王在詩詞書畫上造詣之深,當今世上恐無人能及。個中原因,或許的確如他所說,屬于長年積累,另一方面,與他的心境亦大有關系。多年的寄情山水,使他每一思一念盡是融于其中,這般機遇,我們這些只懂得閉門造車的所謂才子自然無法與之相比。比如當日他彈奏的無名曲子,音律所至,居然能讓旁聽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便是最好的例子。”
說道此處,楊守業再次沉默低吟,良久才再說道:“寄情、融情、牽情、動情,此乃是風云王高深造詣的體現。但若無法做到他隨風似云般的灑脫,終究無法發現情之所在,以上幾點也盡歸妄言,這也是他與我們這等世俗之人的差距。”
看著自己兒子在侃侃而談中逐漸散發出的癡迷神色,楊國忠忽然插話:“那你為何不堅持留在風云王身邊?能追隨他左右,相信對你大有裨益。”
“那我窮自己一生,恐怕也只能活在他的名聲之下,這并非孩兒追求。”
“你的追求么?”楊國忠沉吟,“這些年來,難為你了。”
這一句話,讓臉帶興奮的楊守業當即啞口,馬車內的氣氛也隨之變得壓抑。
身為兒子,楊守業對于自己父親的說話可謂千依百順。亦因為如此,他雖喜好各種詩詞歌賦,向往游歷天下美景,但為了顧及家中名聲,免得自己父親因生下一名散漫兒子而受同僚非議,最終也選擇駐足于長安城中,與一眾公子哥兒插科打諢,給眾人留下看似放蕩傲慢卻也滿腹才學的形象。今日楊國忠舊事重提,即便他正處于亢奮之中,亦不得不黯然。
一輪沉默過后,楊國忠又發出一聲嘆息:“當年為你起名‘守業’,乃是希望你可以繼承家業,免得為父與你姑母玉環走后,楊家就此一蹶不振,沒想到這倒是讓你壓抑了多年。今日你表現出來的開懷,為父也有好些年月未曾見過了。”
“父親,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