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尊大典翌日。
國都長安,全城戒嚴。
四方城門,早已因昨日一道皇令而禁止出入。以絕影堂為首帶領的皇城禁衛正全副武裝巡視于各大街小巷之中,緝拿昨日曾于玄武門內冒犯圣駕的賊寇余黨。
同時,國相府中,楊國忠早已將半數文武官員召于此處。
身為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楊國忠多年以來,首次將自己心中陰霾毫無掩飾地展露于外。
共事多年,在場官員早已看出楊國忠因何懊惱,但卻不敢就此開口勸慰,一輪沉默過后,盡將目光投到吏部侍郎羅崇山身上。
平日公務,羅崇山曾多次為楊國忠排憂解難,久而久之已被后者視作心腹親信。如今楊國忠臉色陰沉、喜怒難辨,眾人無奈之下,也只得期待他能打開僵局。但羅崇山雖洞察了各位同僚意愿,卻也是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表示自己同樣無能為力。
“砰!”
就在眾人面面相覷之時,臉色陰沉的楊國忠已將手中茶盅狠狠地往地上砸去,未待碎裂聲散盡,他已憤然說道:“好一個絕影堂、好一個風寒意,簡直欺人太甚!”
此言一出,眾人當即明了,同時也在心中松了一口氣。
既然沉默氣氛已然打破,目標又已出現,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一時不慎,在無意中禍從口出。當下羅崇山率先拱手向楊國忠問道:“宰相,絕影堂今日舉動,已讓城中一片恐慌,如此下去,只怕會引出百姓萬民不滿,認為我大唐盛世之下仍藏有暗涌啊。下官不解的是,為何陛下會坐視他們如此猖狂,甚至下旨讓皇城禁衛從旁協助他們?”
方才將茶盅摔碎,楊國忠心中郁結已緩解了幾分,語氣也隨之恢復以往一般平緩:“各位昨日都在玄武門,怕是不知道那所謂恒族亂黨除了打鬧盛典,更暗中潛入太極宮中,意圖擄走上仙公主吧?”
“竟有此事?”
眾人聞言,竊竊低語之聲再起。作為朝中重臣,他們不但知道“仙去”多年的上仙公主李延靈早已修成正果歸來,更明白玄宗李隆基對其寵愛,更勝于其他公主數倍。在聽到恒族居然敢對當今天子的掌上明珠有所圖謀時,心中盡皆駭然。
楊國忠并沒有在意眾人反應,短暫停頓過后,又再說道:“各位稍安,亂黨行動雖然出其不意,但也沒有得逞。天星賢者早已看穿他們意圖,并聯合一念千斬朱九天,反將昨日潛入宮中的鼠輩擒下。”
聽楊國忠將昨日之事輕巧帶過,眾人臉上神色亦未放松,畢竟若是一切若到此為止,當朝宰相也不會將他們邀到府上后,仍舊以陰沉相待。
羅崇山心念一動:“天星賢者若是邀一念千斬共同在太極宮設伏,也就是說風寒意早已知道此事?他居然感瞞而不報,坐視亂黨潛入,坐視上仙公主陷入險境?”
“他敢在玄武門以陛下作餌,靜待亂黨肆虐,又怎會將公主放在心上?”楊國忠此時風怒又顯,“但若是如此,倒也罷了,畢竟陛下與公主皆未受到傷害。但就在今日,老夫向他討要所擒亂黨,以審問主謀元兇之時,這廝竟敢對老夫大放厥詞,聲稱老夫無權處置,拒不交出!哼!老夫為官十數載,從未見過如此囂張跋扈之徒!”
說到這里,楊國忠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意,抬手已往身邊茶桌狠狠拍去。只聽又是一聲清脆碎裂,府上下人剛剛為他奉上的新茶再被打翻。
余慍未消,楊國忠長須微顫,聲音亦隨之顯得不穩:“想血海建立百年,盧國公脾性不喜拘束,但也知道忠君愛國;風云王逍遙天下,也知道以禮為重。便連如今的程游陸,雖桀驁難馴,卻也是一名知進退、懂大體的好漢!唯獨這風寒意,仗著一身本領,處處挑戰天子威嚴,若不是陛下仁慈,又豈會任他如此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