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抗洪才是第一大事,什么種田捕獵,這些生產統統都要靠邊。
動員完了天湖城的百姓,柯雪的任務仍是很重,回到了城守府之后,她立刻修書,請求附近的城池借調人手,孫易要求的十萬民眾實在是太多了,她也不知道能不能及時籌備充足。
常鷹的空越門是青嵐城的三大門派之一,因此柯雪也請求他向青嵐城城主陳明利害,爭取借到更多的人,常鷹滿口答應,當天便向孫易借了一輛空中作業機,趕回青嵐城。
第二天,負責勞力登記的官員來報,天湖城一共有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二名百姓報名參與大壩的建設。
到了第二天晚上,這個數字上漲到了兩萬人。
到了第三天中午,一共籌集了兩萬七千多人。
更讓柯雪想不到的是,還有六千多婦女,也主動要求加入抗洪的隊伍!
柯雪精神大振,果然,在面對天災,損及自身利益時,人們自然的就會團結起來,孫大師說的話,還真應驗了!
這三天時間里,孫易也沒有閑著,他跟手下的三支隊伍,日夜研究那三本設計圖,選擇出最快最好的施工方案,并且這人力資源的合理規劃,也是極為復雜和龐大的工作,好在道臨真君和方震,都是極有經驗的高位管理者,在他們二人的幫助下,孫易總算是把這一部分的難關,給攻破了。
從第三天夜里開始,孫易就開始按部就班的調動人手,一批又一批的勞力,在孫易的指揮下,漸漸從天湖城里調出,前往金頂山脈。
第一批人,幾乎都是歸屬在王富率領的隊伍下,帆船酒店里的五千勞力,也悉數派遣來了,王富率領的這些人,他們在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將要做的工作只有一個,那就是挖!
柯雪從南方得到的消息已經說的很明確,朝廷下令開鑿一條運河,把洪水引入北方,北方地勢平坦開闊,又有一望無盡的荒野莽原,可任由洪水肆意橫流。
所以,孫易的計劃就是,我也開鑿一條運河,兩河交匯,將洪水引入山脈中地勢較低處,在大壩前匯聚成湖!
第一批的一萬五千人,他們的工作就是挖運河!
這是一項極為龐大的工程,當初長約1791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就動用了360萬人力,經過幾個朝代斷斷續續的開鑿整修,才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
但孫易要求的,并不是一條像京杭大運河那么長的運河,在金頂山脈中,有大量的谷澗,這些都可以做為人工運河的雛形,孫易為此做了大量實地考量,根據具體的地理形勢,設計出了一條施工量最小的運河,只需要開鑿十余千米。
王富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是多么的沉重,因此一刻也不敢耽誤,人員一穿過金頂山脈,只做了十分鐘的休整,就分派到了山川的各處,進行開鑿。
常鷹很快回來了,告知孫易和柯雪,青嵐城的城主在多方面的溝通和勸說之下,終于放棄了遷移的想法,派出了五萬人眾的勞力,而常鷹等一些門派的首腦,也拿出了自己部分的金錢,從其他城池聘請勞工前來抗洪,但兩城池間尚有一段距離,這些勞工至少要在路上花費三天時間,方可趕到。
孫易和柯雪心中欣慰,看來,青嵐城的城主,也不是光是白飯不懂事的人,有了他的支持,這建設大壩阻攔洪水的工程就更加容易了,只是路途遙遠,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五萬多人,路上還要吃喝拉撒,三天時間能到,已經是很不錯了,孫易也只能耐著性子等待。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