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無憂雙目射出憤恨的神色,道:“第一,千牛衛上下一千人,每一個人我都認識,每一個人的名字我都記得,這個秘密你肯定猜測不到吧?不錯,諸問子確實是以道士身份于半年前新補入宮,但是就在我出宮前的一天,他原本是火輪邪教奸細的身份被薛訥揭穿,當場就秘密處決了。第二,你連你們千牛衛頂頭上司的官銘玉牌都不認識,還敢說自己是千牛衛?哼,快說,臭道士你究竟是誰?”
封弋一怔,眼前這位長信公主心思倒是縝密,三言兩語外帶一塊官牌便已揭穿對方偽侍衛的身份,但是她修行實力較弱,明顯不是臭道士的敵手。
他剛才借李無憂扔擲官牌時,發現李無憂也暗運勁力試探,便又增加三成精神念力,不僅震駭諸問子,而且也不聲不響地顯露出其修行境界應該是只差半步便可踏入空谷境,同時還是個大念師。
大念師雖然不能像符印念師那樣凝聚一枚本命靈印,卻是將精神念力與咒語之術結合起來,以已之神合天地諸神,以已之力合諸神之力,威力自然不容小覷。
諸問子倒抽一口涼氣,這也太巧了,看來老天是站在小公主那一邊。
他先是看了看依然躺在地上的封弋,稍稍寬心,繼而又將目光轉投手上這塊官銘玉牌,臉上現出不屑之色,若無其事地道:“小道才是真的諸問子,入宮的那位乃是我師弟辛承子,都是師從道隱修行時取得的修道法名。這么多年以來,師弟辛承子經常借用我的名號四處行騙,唉,沒想到如今竟落得身首異處的凄慘下場。”
諸問子口中所說的師父就是司馬承楨。
司馬承楨乃茅山第十二代宗師,世人稱其為“白云子”,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之后。他自少篤學好道,師事嵩山道士潘師正,得受上清經法及符箓、導引、服餌諸術。后來遍游天下名山,隱居在天臺山玉霄峰收徒授教。
李無憂聽得秀眉緊蹙,不悅道:“不管你是諸問子,還是辛承子,你跟著本公主干什么?”
諸問子詭異地一笑,欣然道:“公主,實不相瞞。我現是你父火神圣君座下的十二門徒,名號‘孤起’。自從公主離開神都的那一天開始,我便奉圣君之命暗地里潛伏保護,為的就是親迎公主前往火陽宮,以圓爾父與公主十六年后父女重逢之夢。”
火輪教脫胎于佛教,傳播涅盤圣火,宣揚浴火重生,故向世間傳教收徒的使者,被稱之為“十二門徒”。
十二門徒由火神圣君直管,其設立與取名皆來源于十二部佛經,主要有長行、祇夜、孤起、提舍等。
根據武周朝廷的天下十道,十二門徒對應地各取一道設立分壇,而神都洛陽與總壇火陽宮又各自增設其一。
“父女重逢”四字如雷貫耳!
童真而入世未深的李無憂嬌軀輕顫,兩眼微紅,內含淚光,左手不由自主地撫摸起右手食指上的“伏虎環”,這是李賢在世留給她的唯一之物。
她曾經先后通過武承嗣給皇奶奶私下匯報火輪邪教之事、薛訥抓捕辛承子當場審問之時,無意間聽到父親還存活于世,于是她思父情切,便偷了薛訥身上的官銘玉牌,悄然私離皇宮,為的就是想見一見自己自出生以來從未謀面的父親。
盡管父親消失于世十六年,未見一面,但她依然想念。
盡管父親如今已起死復生,傳聞或假,但內心希望成真。
盡管父親為邪教火神圣君,即使成真,但他終究是父親。
諸問子見成功引起李無憂的思父之情,鼓其如簧之舌,繼續道:“公主,圣君自復生以來對你這個小女兒他也是時常念叨,覺得虧欠太多,因此特別希望你回到他的身邊,頃盡一切好好寵愛你。”
李無憂淚流滿面,默然半晌之后,略有失落地幽幽道:“我父王……他為何自己不來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