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弋瞧著這三個字出神半晌,腦海內仍是模模糊糊一片,心想:“今晚瞧不明白了,等天亮了再細細推究。”
于是也不急著入洞穴,當下將好紫金葫蘆收拾在布袋里,走至茶樹下,倚靠樹干而坐,閉目小睡片刻,直至天色大明,站起身來再次察看那巖洞周遭情景。
晨起,精神好。
驀地腦海靈光一閃,他終于知道此神奇洞天府地的名字,也就是這三個甲骨文的意思。
兜率宮!
好奇怪的名字。
心中一凜:“究竟是哪位前輩高人曾經在此度假呢?”
面對洞穴,只覺蘭香撲鼻,空氣清新甜美。
封弋心神震撼之下,不由擺出一副彬彬有禮的恭敬模樣,朗聲說道:“晚輩封弋,不招自來,擅闖貴府,還望恕罪。”說著也懶得理會洞中有無危險,挺身入洞。
踏進門內,豁然開朗,舉目四望,登時吁了口長氣,驚奇之色更盛。
一切仿佛都靜止了。
天地間只剩下眼前無法解釋,神奇至親眼目睹仍沒法相信的異景。
洞穴進深約九丈遠,前窄后寬,兩洞相連,形如臥放的大葫蘆。
自壺口而入,前洞洞內沉積形態萬千,多以石筍、鐘乳石、石柱為主,形態各異,讓人無不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造化。
平坦石道兩側各為一排排列滿木制書架,架上整齊的擺滿了各類竹簡,上面皆灑上了厚厚的紅塵粉灰。
走近一看,竹簡內容頗為豐富,像是微形藏書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遠至太古,近至秦漢,如《山海經》、《龜甲記事》、夏代《連山》、商代《歸藏》等,只要是那個時期所能出世的書文在此均能看到。
封弋心中一動:“‘黃帝外經’會不會也在其中?”當下,眼疾手快地翻看各類竹簡。
不一會兒,找到了占據整體一列書架的八十一章《道德真經》。
封弋眼睛大亮,激動而興奮地道:“咦!這可是道尊真跡。”
信心大增,于是加快了尋找的進度。
繼續又翻看了好一陣子,幾乎將所有藏書找了個底朝天,卻依然沒有看到《黃帝外經》。
封弋輕呼一口氣,雖然在前洞有所失落,但他仍將希望寄托于后洞。
緩步前行,蘭香撲鼻。
只見前、后兩洞相連之處生長著空谷蘭、鳳蘭等名花,暗香浮動,滿穴馥郁。
來至后洞。
洞內甚是寬闊,雖是深入地脈,卻并不黑暗。
有燈。
雖是油燈,卻是長生燈,長明不滅。
足有七七四十九盞長明燈圍繞著一口陳舊而古老的棺槨,火焰無比柔和,神圣氣息彌漫,盡管光芒弗遠不至,但仍然可以照亮每一寸空間,無陰影可尋。
這口棺槨長不過一丈,被放置在洞穴中央的圓形平臺之上,透發出無盡的滄桑,像是承載了萬古,裝盡了歲月。
洞穴盡頭是一面石壁,刻畫著太極道圖。
原來這是一處洞穴墓府,然而除了書籍、蘭花之外,并無其他陪藏之物,也未見任何墓志銘文,顯得格外冷清與簡潔。
此位前輩究竟是何方神圣?
如猜啞謎,好不難受。
不行,既然來了就要看個真切。
封弋斷了猶豫,下了決定。
待平復心情之后,趨步上前,來至棺槨前,躬身作揖道:“前輩,打擾了!”說著,推開了棺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