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沈成在學習傳音術雕紋,受修為所限,無法做出真正的傳聲玉,便別出心裁做了對法器,起名叫“應聲蟲”。
也是子母兩塊,里面有感應術雕紋,都雕成蟈蟈樣兒。只要相距不超過幾里,激發一只、再調整方向,如果對準了另一只,就會“蟈蟈蟈”地叫起來。
沈成又想了想,懷疑起那砒人少年來:莫非那人是個偷兒?師父曾說,偷兒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順走財物,難道自己第一次出門歷練,就著了道兒?
沈成找了兩圈,也沒找到那少年。
沈成靈機一動,想起來做應聲蟲時,多做了一套感應術雕紋,正躺在隨身靈材袋里。于是取出來,三下五除二,臨時湊出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法器。由于缺少能發聲的靈材,便用能發光的——一枚海老爺魚目代替。
沈成按記憶調好后,試著探察各個方向。當面對東南時,魚目開始閃爍,這小法器果然成了。
沈成來回走動,試了幾下,判斷出錢囊早已逃遠,便匆匆跟羅慶林交代幾句,說自己去找東西,勞煩他跟鄒掌柜和那老爺子打個招呼。
羅慶林還沒來得及吭聲,沈成已經像陣風似的跑了。
--------
沈成向東南方追過去,不時轉動法器調整方向,不知不覺就出了靈材集。又追了片刻,魚目光芒越來越強,顯然離錢囊越來越近。
又追了會兒,地勢突然升高,眼前出現一片廢棄神廟。
這片遺跡不知經歷過多少風吹雨打,只剩下石制的殘柱斷梁,四周零星生著枯草衰楊,顯然年代久遠,非常荒涼。而且這里不知何故,越走越冷,遠勝城里其它地方。
殘柱上很多雕刻痕跡,還沒有被歲月蝕光。沈成仔細辨認,石紋古樸厚重,描繪的都是祭祀場景,儀式中的神靈飄在雪花型祭壇上空,托起左手,有片雪花從手中飛出。
這片遺廟當真不小,從那些俯手皆是的古物可以想像得到:很久以前這里廟宇林立,香火極盛;尤其是高地中央的神廟,當年肯定非常雄偉,巨大殘柱遠遠便能望見。
沈成心想:坐望城如此繁華,不想城中高地卻是這付景象,石刻中場面應當是祭祀所謂的冰祖?現天下萬眾信仰上陽神,這里也就沒了香火,見不到半個人影。
海老爺魚目越發亮了,沈成終于找到錢囊位置。那是一處沒建完的工事,位于高地邊上,看上去年代也很遠,但是比起周圍遺跡來,卻像個孩子,年幼得格格不入。
沈成屏息靜氣,悄悄摸到廢工事跟前。這里很安靜,可以清楚聽到里面傳出人聲。
“昆哥,”一個清脆聲音道:“藤貨點完了,今日總共賣出去四件。”
這聲音沈成只聽過一次,卻清楚記得,應當是靈材集上背盾少年的同伴——抱怨生意難做的瘦弱少年。
卻沒人回答。
“這里好冷啊。”瘦弱少年又道:“咱們干嘛要來這里……聽說有鬼呢!”
還是沒人回答。
瘦弱少年繼續自說自話:“昆哥你在旁邊呢,我怕什么!”停了停又問:“昆哥,你是不是因為這里沒人,想看清楚摸的什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