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臣子隊前,又有四個座位,坐著三人。
中間右首的座位空著;再往右,坐著的正是沈成父王——當朝太保兼領兵工二部的安國王。
中間左首坐著一位白眉環目的老婦,沈成知道是武府府主兼太師、定國王顧彬洋。再往左,是位神光內斂的清雅老生,說起來還是沈成父王的師兄——術府府主兼太傅、寧國王羅正。
沈成心想:今日汗國使團來訪,因此是大朝會。看樣子,京中的內外官員,只怕除了恩師都來了……
那斯使者覲見后,獻上大汗親筆國書,以及諸般禮物。
皇帝蔡遜讀了國書后,面色和悅道:“朕謹代表國尊、代表我西寒億萬子民,感謝大汗美意。”又道:“使者身后這位,便是金峰王子吧?當真是一表人才、英姿非凡哪。”
金昆向前跨上一步,行禮后朗聲道:“哥舒昆見過西寒皇帝陛下。愿陛下福壽無疆!愿兩國友誼長存、共鑄安寧!”
皇帝嘉勉了金昆幾句,又說了些禮尚往來的客氣話,問諸臣:“列位臣工,大汗在信中有事拜托朕。如今金峰王子隨使團來訪,大汗希望王子能進入我皇家學府。愛卿們以為如何?”
這事是皇帝閱了書信后才詢問意見,大臣們事先并不知情,也就不曾通過氣,一時間竟無人應聲。
工部東方侍郎反復揣摩后,上前奏道:“陛下,西寒與那斯乃兄弟之邦,一向同仇敵愾。我皇家學府雖說擇人甚嚴,但也有友邦人士入府修習的先例。是以臣認為,斷沒有拒絕那斯大汗的道理。”
沈成聽了后,心想:父王是東方侍郎的頂頭上司,想必東方侍郎以為父王清楚此事,這才率先贊成。
“此言差矣!”立刻有大臣出班駁道:“東方大人,皇家學府乃我西寒立國之本,若一而再地讓外邦人士入府,誰能保證我國術武之道不泄露出去?因此臣以為,陛下應慎之!”
這大臣姓黃,官居刑部侍郎。
沈成便想:師父說顧太師與父王一向對立,兩系官員往往是你主張什么、我便反對什么,看來確實如此。這黃侍郎是顧太師的親信,當然要不遺于力地反對此事。
如沈成所料,當下顧黨的什么刑部孫尚書、戶部楊尚書、戶部鄭侍郎等等大員,都紛紛跳出來勸阻此事。
而沈黨大臣們群起反擊,朝堂上如牽一發而動全身,頓時爭得沸沸揚揚。
沈成從眼洞中偷看三公神色。
只見顧太師口噙冷笑,左顧右盼。每當有得力干將說得激昂時,她便重重地點下頭,滿臉的深以為然。
父王沈太保則眼觀鼻、鼻觀心,心思不知在哪里。不管是反對的聲音,還是贊同的論調,都不知他聽沒聽進去。
至于羅太傅,始終在閉目養神。羅系的那些官員,見他保持中立,也就沒人摻和此事。
--------
眾臣直爭了幾柱香功夫。
皇帝蔡遜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由著諸臣在下面爭辯。不論哪一系的官員,引經據典地說出一番大道理后,他都只是輕輕點頭,卻不置可否。
群臣越爭越激烈,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動手的架勢,聽得沈成暗暗皺眉,又有些擔心:難道金昆入府的事會受阻?師父還說絕不會有問題,早知如此,我該求他老人家來參加朝會的……
終于,皇帝開口了,嘆道:“列位愛卿各有各的道理,倒叫朕一時間好生為難……”又問:“太師,您乃三公之首,又執掌著武道府,不知您意下如何?”
顧太師拱拱手,奏道:“陛下,皇家學府本來只收皇室子弟,說起來這是陛下的家事。本王認為金峰王子能否進入武府,陛下就御裁獨斷吧。”
皇帝又征詢太傅、太保意見,二人也表示全憑皇帝做主。
于是皇帝頒下旨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