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幾天時間里,長孫跟隨著劉新彥度過了幾天枯燥的員外郎生活。
作為吏部員外郎,劉新彥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科舉。如今科舉剛剛結束,劉新彥一年的大項工作也算是完成了,這段時間正是大忙后的大閑。
不過劉新彥很快便體會到了那天聚會上,周密說的那句話,「得罪了王尚書和尚書令,今后的路不好走。」
劉新彥當時想的比較簡單,單純認為今后的仕途難以更進一步。然而,經過這兩天的日子,劉新彥才明白,這里的不好走,還包括了上級不斷的給自己穿小鞋。
長孫作為旁觀者,也看出劉新彥骨子里是心氣極高之人,要不是這些年官場磨去了他的棱角,可能這兩天發生的這些事就足以讓劉新彥自己辭官而去。
而吏部的那些老油條也正是算準了劉新陽這樣的性子,所以便借此折磨擠兌他。
也多虧了劉新彥身邊還有李東這樣一位真朋友,幫他在中間打馬虎眼。
「看來不管是在哪個時代,職場都容不下這樣心高氣傲之人。」
長孫在心中暗暗感慨。
吏部衙門。
王尚書坐在主座之上,客座坐著禮部尚書孫淼,在場的還有員外郎王澤,站在王尚書身旁。
「孫大人,今天是什么風把你給吹來了」王尚書笑著說道。
孫尚書先是不顧形象的牛飲了一杯茶,而后苦笑著說道「王大人,你看我這狼狽樣就知道了,我這是來你這討口茶喝。」
兩人關系不淺,平時私下便往來頻繁,這也是孫尚書能在王尚書面前不顧形象的原因。
兩人寒暄片刻,王尚書再次問道「又有何差事把老弟難成這樣了」
王尚書一眼便瞧出孫尚書這里有為難之事,這次想來便是與自己商量的吧。
孫尚書聞言也不再客氣,直接說道「還能有何事,秋狩的事。」
王尚書點點頭,每年的春祭、秋狩等等事宜都是禮部負責,每一項都是繁瑣且出不得岔子的大事。
「秋狩年年都辦,今年有何變化還能讓你這般為難」
孫尚書本想多說兩句,但眼神很隱晦的瞟了眼一旁的王澤,最后還是咽了回去。
「倒是沒什么太大的變化。只不過,你也知道,今年秋狩宗室勛貴插了一手,想借此機會表現一番,還推出了一人,就是前段時間遇害的那位。」
孫尚書壓低聲音說道,王尚書當然知道他說的那位正是遇害的宗親唐懷安。
作為朝堂上的重臣,王尚書當然知道孫尚書說的這些事,秋狩本是禮部一手操辦,但今年宗室勛貴有意借此事展現自己的存在。
于是宗室勛貴力薦淮王季子唐懷安協同禮部操辦秋狩,皇帝也同意了。
「我倒是也樂得落個清閑,之前就一直由著他去折騰操辦,反正辦得好我也跟著沾光,辦的不好大不了我就將責任推給他。」孫尚書在王尚書這樣的老油條面前也不隱瞞,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己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