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二金礦
……
成立‘郭氏慈善基金會’是郭守云在去英國之前就定下的策略。規避納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融入美國社會的需要。
規避納稅的道理很簡單。在美國,私人慈善基金會,只需要繳納1~2%的聯邦稅,以及每年5%的凈收入投入慈善,就不用再繳納或者支出任何資金。如果郭守云想把慈善基金交給自己的下一代,也不需要繳納高額的遺產稅和贈與稅。
當然,私人慈善基金可以避稅,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毫無顧忌的使用這些資金。根據美國憲法,以及那條眾所周知的‘想避稅就必須讓每一部分避稅的資產清晰可查’的原則,慈善基金的捐贈、收入、支出,都必須清晰可查,并對外進行公示,讓公眾進行監督。因此,那些用慈善基金的錢買豪車、游艇,住豪華別墅,跟好萊塢的女明星Happy,同時又可以規避納稅的想法,如果不想被公眾唾棄,名譽掃地,最好別干。
另外,在美國,許多富翁和有錢人樂意把他們一生努力掙到的錢捐給慈善機構,用作社會公益事業。在美國,慈善是一種文化。不少美國人認為,人在世上是作為管家來管理上帝交托給他們的財富,他們不是財富的真正擁有者,生帶不來,死帶不去。許多美國富人都認同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觀點:“一個人到死的時候還是家財萬貫,這是一種恥辱。”
美國著名經濟時評人蘭伯特說:“在美國,你可以擁有極多財產,但必須有所回饋,而且必須有人注意到,否則你就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大人物。在美國,人們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對社會有所回饋的富人。”
姑且先不論這些說詞和道德標準中有多少真實的成分,有多少是為了規避高額遺產稅和贈與稅不得不為之。總之,近一個世紀來,美國社會形成了一種慈善捐贈的文化。
郭守云想要在美國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就必須融入這種文化。大家都是這么玩的,你不能讓自己顯得太獨特。
最后,只有‘私人慈善基金’才能讓他在現有的條件下,得到更多的資金支配權。至于所有權,在可以永久性的使用支配權的情況下,所有權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把整份文件認真看完后,郭守云點了點頭。
“喬治,我想咨詢一下你。如果是境外的公司或者機構,向美國非營利慈善組織捐款的話,是不是就不必遵守聯邦憲法規定的,對于營利機構經營收入10%的所得稅抵稅額?”
“當然!”
“我沒什么問題了。多謝你這段時間的付出,回去休息吧!”郭守云點頭后微笑道。
喬治·戴維斯點了點頭,轉身走了出去。
等辦公室恢復安靜后,郭守云靠在椅子上思慮半響后,打開鳳凰資本在瑞士銀行的賬戶,把其中3.45億美元中的500萬美元轉入‘郭氏慈善基金’在富國銀行的賬戶。這一轉就等于是捐贈了!
他設立‘郭氏慈善基金’,目前更多還是出于,為以后自己那些在美國國內的收入做避稅考慮。至于賭球這塊,屬于國外收入。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主動轉進美國國內賬戶,讓稅務局盤剝?反正山姆大叔對于瑞銀目前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屠刀舉起的14年,他這點灰色收入早就洗白了。
本來郭守云還想把8000萬美元轉進谷歌的賬戶,徹底把40%的谷歌股權揣進口袋,但想了想又停了下來。
“反正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等凱鵬華盈和紅杉資本那邊搞定了,再轉也不遲!沒有錢,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也能安分點。”
以最大的惡意揣測玩兩個未來的合作者后,郭守云關上了電腦。
“叮鈴鈴…!”
聽到手機鈴聲,郭守云看了一眼來電顯示后,按下了接聽鍵。
“喂,布魯斯,你下飛機了嗎?”克里斯托弗·里特的聲音清晰的從手機中傳了過來。
“剛下!你呢,還在倫敦?”
“嗯,我后天回去!對了,關于你那三套書出版的事情,現在已經安排好了。三天后,正式對外發售。”
郭守云心跳了一下,呼吸略微有些急促。
他在足彩上的收入固然豐厚,但那只是一棒子買賣,一年就一兩次。相比之下,寫作才是真正細水長流。而且隨著他作品的積累,還會變得越來越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