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換身衣服,然后出發去機場!”
與維旺迪的收購談判結束后,法國的事情到這里基本就告一段落。按照計劃,也到了該去印度的時候。
印度,無論今生還是前世,郭守云對于這個國家的印象,都是骯臟、混亂、宗教、種姓制度和**的政壇。雖然他也知道媒體的宣傳中肯定存在偏頗。但上輩子他卻從未想去過。
現在,第一次飛往這個曾經帶有無數傳說的國家,郭守云心中還是有些好奇的。當然,他也做好了被‘辣眼睛’的準備。
從巴黎直飛孟買,時間要九個多小時。郭守云的私人飛機鯤鵬號,經過了改裝,速度要更快。不過就算如此,從巴黎到孟買也要八個小時。這么長的時間郭守云自然不會什么也不干。
“這就是印度的現狀?”
“這只是我在印度待了五年了解到的現狀,可能有所偏頗,也有可能更夸張。但這份資料算是為老板認識印度提供一個窗口。”麗貝卡·馬克答道。
看著手里的資料,郭守云了然的點了點頭。
“印度還真是一個兩極分化,且…非常怪異的社會!”
除了‘怪異’,他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形容詞了。一直以來,雖然印度的所謂民主制度雖然飽受詬病,但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印度應該擁有現代化國家的主要特征,比如律法統一,語言上的趨同,對國家概念的認可等等。
但在看到麗貝卡這份資料后,他才發現自己前世今生對于印度的理解真是錯的太離譜了。
印度雖然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他與美國式的聯邦制國家,英國、法國式的民主國家都不同。或者說印度并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而是一個國家聯合體。更形象一些的話,印度就像是華夏的春秋戰國時期。
首先,印度今天的每一個邦,相當于華夏的省,美國的州,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印度中央政府就相當于那時的周朝王室。每個邦,在立法和司法上有非常大的特權,特別是在稅收上。從印度的一個邦,橫跨到另一個邦去送貨,那是要交過境稅的!這就相當于從京城到津門你要交稅。從加州到華盛頓州同樣要交稅。任何一個現代國家內部都不可能存在這種奇葩的收稅模式。
其次,印度書不同文,語音不同,且度量衡各異。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度語,但是全國有近一半的人不會說!而且,印度每一個邦,都有自己的官方用語。這可不是類似粵語、吳語那樣的方言,而是徹底的從書寫到語法上都不一樣的語言!
想象一下,如果華夏京城說漢語,河~南說英語,山~東說法語的情況,你就可以明白印度的語言情況了。
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就成了老大難。即便你學會了印度語,但到了泰米爾語為主的邦,那你仍然是文盲。
語言不統一,就造成了文化上的不統一,文化上的不統一,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統一。如果不是英國留下的遺產,不可能有現代意義上的印度。
最后就是種姓和宗教,以及因此所造成的特有的印度文化。
印度全民信教,其中七成以上信印度教。不同于華夏對神靈的信仰流于表面。印度人是真的把對神靈的信仰刻進了骨子里。比如殺生,印度教反對殺生,提倡萬物有靈論。所以,在印度不說百分之百,但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吃素。
這就造成了屠夫、剝皮者這樣與殺生相關的行業,慢慢變得卑賤,成了印度社會中的不可接觸者。在長時間的文化發酵和政治壓制下,就變成了一種制度。
這就是種姓制度的由來。
婆羅門、剎帝利、首陀羅和犬舍,是眾人熟悉的印度四大階層。但事實上在這四大階層中又包含著數千個小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