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達博爾項目
……
“沙哈巴德水電站投資?”
“是的,沙哈巴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內部克里希納河上游的一個村子,具備水利發電的條件。為了解決邦內電力短缺,再加上水電相對廉價,所以馬哈拉施特拉邦電力委員會希望在這里建設一個600兆瓦裝機容量的發電廠。”
“為什么是我們?”略作思索后,郭守云道。
“馬哈拉施特拉邦一直想要吸引國外投資,而且目前掌握幫內權力的‘民族主義陣線聯盟’,也想通過經濟發展來贏得下一屆的大選。所以,屬于世界五百強的安平公司就成了他們的首選!而且,我們還有達博爾項目在,雙方可以就此達成協議。”
“達博爾項目?要是這個沙哈巴德又是下一個達博爾的話,我們豈不是又要被坑了?”郭守云諷刺道。
“他們給過保證。當然,身為印度人的我知道這些保證的約束力并不高。但BOSS,印度市場這么大,如果我們因為畏懼未知的困難而放棄機會的話,恐怕很難在這里有所作為。”沙魯克誠懇道。
默然良久后,郭守云點了點頭。
“這個項目總投資多少?”
“4.5億美元!”
“項目可以做,但有兩個前提:第一,電廠的征地必須由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出面,我們從他們手里買地。”
任何印度工程項目最大的困難就是征地。如果讓他們來做,無疑要跟當地的村民沖突起來。這種沖突很容易被有心人放大,成為對手攻訐的證據。達博爾項目吃過的虧,郭守云不希望再來一次。
“第二,項目投資加建設必須由我們全權負責,任何人不能干涉。”
越早完工才能提前實現盈利,要是讓印度人插手,低下的效率不僅會帶來金錢上的損失,還能把人給逼瘋了。
“好的,我記下了!”
“現在外資能介入輸配電環節嗎?”郭守云轉而問道。
“不能。這部分仍然是由馬哈拉施特拉邦電力委員會來負責的。印度電價很低,每一度電政府會提供30%的補貼。這種機會他們不會交給外資的!”
郭守云心中了然,“再回到達博爾。以目前印度3.5盧比的電價,減去10%的回扣,達博爾項目多長時間能夠收回成本?”
“達博爾項目目前只完成了一期,發電能力700萬兆瓦,總投資11億美元。后期維護和改裝的費用是2.8億美元。按照印度發電企業7~12%的利潤率,需要至少30年才能收回成本。”
“三十年!”郭守云即便心里有所準備,也仍然被這個數字所震驚。
“老板,這只是大概的估算,實際上我們還可以通過資本運作來提升回報。另外,如果印度的輸電條件和用電環境改善的話,我們的回報率也會上升!”沙魯克連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