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電視重播和音像發行。
因為大銀幕能容納的電影比較有限,大多數影片得不到在影院大規模重映的機會。但它們仍然可以通過其它可容納更多影片的發行渠道創造市場價值。例如,1960年代后開始普及的電視、1980年代的錄像帶,到1990年代的DVD,再到新世紀以來的藍光碟,每次出現新的發行方式,都會掀起一輪開發片庫資源的熱潮。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電視登上歷史舞臺后,曾一度被好萊塢大制片廠視為仇敵,然而在一番磨合之后,電視成為了制片廠重要的財源,而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新的電視網絡發展起來,一些專門的電影頻道,如HBO、Showtime、MovieChannel、圣丹斯電影頻道、獨立電影頻道等紛紛涌現,對電影播映的需求日益增大。制片廠的片庫資源也煥發出無盡的商機。
例如,時代華納2002年推出了一項電視服務ThisTV,向各地的電視臺全天候提供其片庫里的電影和電視節目資源,雙方進行廣告分成。這項服務迅速得到了頻道激增的地方電視臺的歡迎,如今已有近8000萬戶美國家庭可使用這項服務。
除此之外,音像發行更是好萊塢開發片庫資源最重要的方式,盡管近年來美國電影DVD和藍光碟總體處于下滑趨勢,但片庫電影在音像發行方面的境遇要好過新電影,因為喜歡老電影的往往是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較高的電影迷,他們帶著收藏性的目的購買片庫電影的音像制品,消費比較穩定。
2002年,片庫電影取得了21億美元的發行收入,占到了美國電影音像發行總收入的44%,比2001年高出了10個百分點。
對于好萊塢片廠來說,重新發行老電影能產生較高的利潤率,尤其是藍光碟,其售價通常會超過20美元,而一般一種比較成功的電影藍光碟可以賣出10萬-20萬張。為了增加收入,制片廠開始增加發行老電影的數量和品種,還會進行特別的選題策劃或促銷活動,例如發行套裝、紀念版等。例如2001年環球影業迎來了百年紀念,以此為契機重新修復了其部分最知名的電影,以藍光碟發行,包括《西線無戰事》、《斯巴達克思》,以及1983年的《疤臉》等,創造了將近2000萬美元的收益。
最后,線上開發的新機遇。
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增長,像Netflix這樣的視頻網站為制片廠的片庫資源提供了一個新的市場。光是Netflix一家網站每年向好萊塢幾大公司支付的授權費就高達10多億美元,其多達上萬部的電影片目中多數是來自好萊塢片庫的資源。
而好萊塢大制片廠也日益意識到片庫這一長尾市場的在線開發價值。例如去年,時代華納和矩陣聯合成立的Hulu公司,以及亞馬遜已經在計劃中的PrimeVideo公司等。